《金陵图》

标签:
清冯宁金陵图 |

在德基艺术博物馆终于看到了清代宫廷画师冯宁绘制的《金陵图》。
《金陵图》为长卷,构图形式与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相类,都是先绘乡村景色,而后进入喧嚣扰攘的城市之中,以细腻严谨的写实笔法描绘风土人物。画作以散点透视和平行透视表现画面,又在宋代院体画风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元、明人的笔意,以工兼写,精绘细写,构图布局严谨,层次节奏分明,聚散疏密有致,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丽典雅。德基艺术博物馆这次除了展示长卷原图,还将长卷制作成了巨幅动画,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引人入胜。
《金陵图》描绘的是宋代南京城市风貌的写实风俗画长卷。据说《金陵图》有三个存世版本,分别为清代宫廷画师谢遂、杨大章、冯宁绘制,其中谢遂、杨大章版《金陵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冯宁版现藏于德基艺术博物馆。三个版作品皆被收录于《石渠宝笈》,属皇家上等收藏,珍藏在皇室内府。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假借恩赏之名转移珍宝,冯宁版《金陵图》自此流落民间,几经辗转,被德基艺术博物馆收藏。
《金陵图》,纵35厘米、横1050厘米,
多次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为撰此文特地重新翻看了看,书中开卷就有描述金陵城风物的文字:“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翁蔚洇润之气。”冯宁与曹雪芹是同时代人,《金陵图》和《红楼梦》,两者同时分别用图、文两种表现形式,给读者描述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金陵风情。"龙盘虎踞""江南佳丽",独一无二。
《金陵图》与南京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结与情感联结。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宋代金陵风俗画卷散佚的缺憾,是珍贵的图像资料,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非同寻常。十米多长的风俗长卷,尽显金陵民生、故都风貌,加之策展方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和观者联动,让观众在图像中寻找城市历史悠悠千载的人文风华,在时光流转回落中观览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