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博爱坊

标签:
中山陵墓道广场博爱坊 |

南京号称“博爱之都”,凭什么?其它原因都是很多城市共性所有,在我看来,这中山陵的“博爱坊”才是古金陵获此“殊荣”的关键所在。
“博爱坊”是中山陵陵墓大道前石阶上的大石牌坊,坊高10.97米,阔17.37米,牌坊上立有一匾,上书孙中山手书“博爱”两字。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高尚品格,以“博爱”二字为自己终生倡导的信条并不懈地身体力行。他制定三民主义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宣誓要以“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己任,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社会。中山陵石坊上镌刻的“博爱”镏金大字,正象征着他所瞩望的这一境界。据说孙先生也经常书写这两个字送人。
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博爱一词出自西方基督教。不可否认博爱思想在古罗马帝国社会就已形成,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也是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启迪。并与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和独特文化,以及基督教耶稣的道德情怀密不可分。其实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儒家学说都主张博爱宽容慈悲的仁爱观。“博爱”一词最初在韩愈《原道》就有出现:“博爱之谓仁”。可见“博爱”是从孔子的仁爱发展演变来的。孔子将仁爱与礼义、德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多的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处世行为,是一种促进社会和睦的和谐关系。
而南京这座位于长江下游的古老城市,见证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故事典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所谓一座金陵城半部中国史,南京的“博爱之都”美誉正是由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形成的。
前一篇:寻找彼岸2023.9.9
后一篇: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