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解析(雍也篇第六)

(2024-04-10 07:50:58)
分类: 《论语》解析

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解读: 

  孔子说:“齐国一变革,便能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一变革,便能进而符合道了。”

 

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解读: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它还能算觚吗?它还能算觚吗?” 

 

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解读:

宰我问:“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人,他会跟着下去吗?

孔子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盲目地跳入井中;君子可欺辱,但不可愚弄” 

 

辨析:

    欺骗有很多种形态,最高明又最卑鄙的是对被欺骗者许一个美丽而无法兑现的允诺。

    一个政党为勤劳善良的子民描绘的遥不可及的理想蓝图、一个老男人为不谙世事的少女勾勒的迷人的爱情梦幻均属此列。

 

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解读: 

孔子说:一个人广泛学习各类文献,又用道德律法来约束自己,就不会偏离正而误入歧途了

 

辨析:

亦可以弗畔矣夫”通常被解读为“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这种解读将孔子当成了墨守成规的人,这样解读的人以为孔子希望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清规戒律去规范后人的言行,这实在是对孔子天大的误解!


“离经叛道”与“偏离正”初看起来似乎没多大区别,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大得不能再大。“离经叛道”意味着先得有一个绝对无容置疑的理论体系摆在面前,后人只能亦步亦趋地照本宣科,绝不能越雷池一步;而“偏离正”则是指顺应自然不走极端,这时候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固定不变的规范,而是靠你跟随自己良知的引导前行。对前者来说,只要认准了一种理论,墨守前人的规范就能至达理想的彼岸;对后者而言,无论哪种理论一旦走了极端都会变得凶相毕露祸患无穷(儒家理论也不例外),原因就是它违背了自然——走极端就是违背自然,违背自然就会走极端!

 

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解读: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

孔子发誓说:“如果我不正当的事,让天谴责我吧!让天谴责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