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第五十六章)
(2024-01-12 12:24:07)分类: 《道德经》解析 |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读:
明“道”的人不好说,好说的人不明“道”。
塞住欲念的孔窍,关闭认识的门户,磨去自身的锋锐,摆脱万象的纷扰,藏起自身的光芒,混同于凡尘。进入那种深奥玄妙的同一境界。
不能进入这一境界,才会产生亲近与疏远,才会出现利益与损害,才会分出高贵和低贱。所以这一境界是最可贵的。
辨析:
明道之人不会夸夸其谈,因为他明白道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夸夸其谈自诩得道之人根本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明道之人泯灭了心中的私欲与贪婪,排除了纷繁世事的烦扰,平息了旧日的锋芒,抛弃了头脑中的执念与偏见,他既能与天上的虹霓共处辉煌,又能与地上的尘埃同居平淡。这种人已经达到深奥高远超然物外的玄虚境界。
明道之人完全超脱了亲疏、利害、贵贱间的区别,因此能赢得所有人的敬重。
前一篇:风雨笔耕路(长篇连载42)
后一篇:风雨笔耕路(长篇连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