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新解
(2019-11-24 03:05:11)| 分类: 《论语》新解 |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1·2 )
解读: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不会对年长者、学识渊博者以及地位高者产生抵触对抗情绪,更不会动不动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使用暴力去解决人世间的纷争。想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首先要明白人性之根本是什么,根本确立了做人的原则才能相继产生。孝悌是践行仁的第一道门槛,舍弃孝悌想至达仁是万万不可能的。
辨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通常被解读为“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悌就是仁的根本”,这种解读将孝悌当成了仁的根本,与孔子一贯思想不符。程子说:“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
仁本为人性之根本,孝悌只是践行仁的最初的环节,把孝悌当成人性之根本会本末倒置将现象当成本体,尤其当有人简单片面理解前人的话并做出错误引申的时候,“父要子亡子,子不得不亡”这种极端思想便会大行其道。
“仁者爱人”说明仁爱本为一体,在人类所有情感中,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其他的情爱则需靠人类后天获取。当一个人感受到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而萌生感恩之心时,他才能走出自爱的樊笼体验到他爱的美妙温馨,继而萌发对他人的浓浓爱意。西方人假设了一个创造万物的上帝,然后通过爱上帝去获取感恩心。我们崇尚自然哲学思想的先民直接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感恩,这再自然不过了,我们先民通过孝道对人进行教化与西方基督教通过信仰上帝对人的教化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孝是人类践行仁的起点,人类所有的美德均由孝而始,每一个人唯有通过孝才能从自爱自私迈向他爱无私,从这个角度来说孝是仁的根本并没有错,因为孝对仁的确太重要了,但此根本是始末之根本而非本末之根本。“孝是仁的根本”说的是始末之根本,“仁是孝的根本”说的则是本末之根本,简言之:“仁是孝之本,孝是仁之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