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上次的糖尿病话题

(2011-03-06 22:57:23)
标签:

卫矛

下陆

中焦

儒门事亲

太平圣惠方

杂谈

分类: 小猪学医ing...

翻了翻以前的书,现在的糖尿病在古时也是种常见病。所以也有很多医家对其有过阐述。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三消”论,《太平圣惠方》首次提出三消之说:“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另一个说法是上消、中消、和下消,是按照三焦病位来分的,不管怎么说,是通过辨证论治来的,分别以口干、易饿、多尿作为主证的。如我之前所讲,我在病房里观察的病人大多数的症状,“肢体麻木乏力(脚大拇指最甚,因为在肢体最末端),目糊,口苦,失眠,多梦,易饿,喜热饮(多数因为喝冷饮会胃部不适),舌质一般为淡红,或者红,苔很薄”,上热下寒表现的很明显,我自己臆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子的:现在糖尿病也是个富贵病,病人大多底子都不虚,儒门事亲·三消当从火断》: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之理也。”火在烧,关键是在哪烧,在上焦么?我觉得火是从中焦来的,从消谷善饥最为典型可看出,火在中焦,蒸腾于上焦,并将上焦和下焦的正常通道隔离开来,水上不去,火下不来,记得《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中的那个图,以中焦为中心的一个圆运动,这个运动卡住了,自然会不妥。上热下寒由此产生。既然火在中焦,为什么喜热饮呢?虽然有点牵强,我认为中焦脾胃才是第一受害现场,这里受到的伤害最大,达到有点类似阳盛格阴的境地,之前我所提到的肝受其累,我也只是从目糊,口苦来讲的,如果方子里加点柴胡,菊花会不会更好一点?再来提陆老师的最常用的健胰方,也很明显的上清下补的方药,党参、黄芪、山药、黄精是下补,黄芩、黄连是上清,多了卫矛和葛根两味,葛根是行经药,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卫矛,我不熟悉,在网上查了查,发现是味破血行经很强的药,在陆老师的健胰方里,药用30g

,剂量还是挺大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陆老师健胰方加减都没有减掉这味药,难道说将此火邪当做瘀阻,先破之,再各个击破,往上走的消之,往下走的纳之?这个嘛,我说不清楚。以上分析是针对最近病房里大多数病人而作出的个人的理解,病人说药吃了有效果那么方剂应该是对证的,上热下寒,上清下补,不对,应该是上清中补。也许是我想得太复杂,火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消不掉会怎么样,我想象事情发展的最为恶劣的结果就是罐子里的火把水都快烧干了,这时该怎么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