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标签:
东野圭吾哈姆雷特《雀圣》白夜行小说文化 |
分类: 小猪读书悟语 |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句很善解人意的评价。最好的结局莫过于一个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的省略号,那片留白才是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柔软。
刚刚看完一遍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乍看是部极其平淡的没有任何感情爆发点的故事,就像黑白的纪录片,不知道为什么,真的看下来,就是黑白的,而且清晰得看得见脉络。但是是镂空的剪纸,虽然有轮廓,但是每个字眼都是只有触摸才会体会到的留白,而且摩挲的次数越多,越是深不可测,但是越深不可测,就越是能渐渐感觉到那冷静的文字中暗潮汹涌的心跳。我写这么多并没有想剧透这本小说的意思,因为我回顾的次数不够,还没有到能让我刻骨铭心的地步,这时候出来写感想定不是最佳时机。
http://s11/bmiddle/4b173076g9293bade5fda&690&690
我就只说留白。
小说也好,生活也罢,充满了一厢情愿,因为留白太多,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眼见自己想见的,并将此作为客观事实理所当然地填充在每个空隙里,这是习惯,这是本能。我一直觉得我就是个唯心主义者,唯物与唯心本身就是人定义的,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参照物不同而已,同样的风景,悲哀的人觉得是世界末日的暗示,而愉悦的人则理解为“此景只应天上有”,在人间看到了是此生无憾了,各种情况都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旁人匪夷所思,其实那也只是每个人填充留白的方式不同而已。上帝给我们每人一手牌,牌好的人生来可能就是富二代,从来不会体会到风餐露宿的那份辛酸,一手烂牌的人也许是弃儿,饱受欺凌与折磨,说起来的确很不公平,但是还有继续打牌的机会,还有起牌的权利,而这起跑线之后的留白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我记得曾经看电影《雀圣》,对那所谓的麻将圣经颇感有趣,其中有一招,牌可以输,牌品不可以输:即牌可以输,但是麻将的品德不能输,不能张口就骂,这样反而会造成自己精神上的误差,导致自己的实力骤降。 运气这种东西真的是会挑人的,没有永远的倒霉蛋,也没有永远的顺风车。这一点上,上帝是公平的。到处都是填空题,怎么填,自己看着办。前面提过,人们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的东西,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我想她的运气一定不会很差。因为生活中的留白已经在不经意间抹上了幸运的色彩。
还是说留白。小说里的留白,在于只有结果,而从来没有交代过程,以致于这个过程你可以自己设计,按照你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两点之间,没必要一定要走那条最近的直线,你想走曲线,折线也无所谓,只要结果与书中交代的相同便是。这也是很多小说后世有无数的追随者以及无数衍生物的原因所在。原作者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心,但是当然,东野圭吾这本小说,我绝对相信是没有多余的情节的,每个情节都是路标,所以可以说雪穗和亮司之间是纯爱,也可以说他们之间无爱,选择一种可能,无尽挖掘,会发现留白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就像怎么抹都不能斩草除根的灰尘,线索也是会随之出现在你的脑海,结局我很纠结,但是我相信自己的理解,“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继续说留白。生活也一样。只不过我们不能预先知道结果,很多时候我都相信宿命的存在,这又提到命运这个话题。因为我习惯把生活当成小说来看,命运提供时间地点人物,我来制造情节。因为我们只能以第一人称来体会这部小说,所以,其他人对我来说除了交集之外,其余全是留白,A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我自己定义的,她见面对我微笑,于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她对我很友好,大多时候也就这样了,毕竟交集很多的人就那么几个。谁也不知道别人转过身之后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即便亲密如拥抱,却依然看不到对方的脸,这时对方怎么想的,是有感而发还是别有用心,不得而知。所以生活充满了揣测与猜忌。越是聪明的人能想到的可能就越多,面对留白时面对的选项就越多,所以他们的世界很复杂。我没有必要一定要成为某个人的主角,安分守己填好自己的小说,把别人想的错综复杂就显得太喧宾夺主了。场景是固定的,选择在我。缘分也一样。和某个人相遇我一直相信是命运安排的,就像路边的某家商场,他就在那,一直都在,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个我必经的地方,但是我去不去商场购物就是我的选择了,我也许选择擦肩而过,也许选择一见钟情,情节该怎么写,留白该怎么填,牌该怎么打,这才是生活的生命。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到底什么不可说呢?我双手合十,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