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
(2009-10-22 21:18: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想说的事儿 |
悲剧
今天班级组织看了一部关于上海中医大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陈海新的电影《燃烧的生命》。
对于陈海新本人,我是怀着无比的敬意和同情的。
海新学姐患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随着年龄增长,疝体渐渐侵入她的颈髓,阻断神经传送,使身体不听使唤。但陈海新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捉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她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为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中医科医生。14年来,她一共为23万人次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最多一天的就诊量达118人。燃烧的生命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将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而且每天都在与剧烈的疼痛以及病魔的侵蚀作斗争。就凭这一点,她完全值得我尊敬和仰望。
这部电影,将她生命里有代表性的点都提到了,我这里用的是“提到”而并非是“表现出来”这样的字眼。对于这部电影,除了煽情之外,我能说的就是“一段光辉而华丽的历史诞生了”,而这,恰恰是海新学姐最大的悲剧。
电影是艺术,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可是如果这个所谓的高于是架空生活而是整个按照“美好的道德标准来”来用艺术之名覆盖事实,不,这种时候,事实只能说是“内幕”了。
我寝室的一个同学在今年暑假刚好分配到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去见习,见习完回来对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陈海新的故事。陈海新是个好人,一如大家所传颂的,忍着病痛行医十几年,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她孝顺,为父母和弟弟积攒了一笔财产再离开人世。她和医院里的人,包括护士、扫厕所的阿姨的关系都很好,以致于我同学在医院还能到处听到关于陈海新的点点滴滴。但是医院里人们说的最多的却是对她的同情,一方面是同情她的病,另一方面却是她没有得到一个好人应得的爱。
亲情,在电影里表现得尤为特写。衣不解带地照顾,一如既往的扶持。可是真正的陈海新连一件自己的新衣服都没有,冬天连一件厚点的衣服都没有,每每谈到这个,那些医院的阿姨都心疼地摇头:“她这辈子白活了。”谈钱伤感情,但是她的确是赚的钱一分不留地被父母和弟弟拿去了,当然,是她自愿给的还是父母拿的我就不确定了,但是她的亲情温暖吗?不得而知。
爱情,往往是很现实的。她的一生注定孤独,只能在电影里给她安排个痴情而正直的男人守候着她,保护着她。事实是现实中没有这么不现实的爱情,她轻轻地走了,正如她轻轻地来,什么都没有带走,哪怕是一份心有灵犀的思念。
因为这些事情知道在先,看电影时难免会个人情绪重点。但是我想,她的这些伟大真的是自愿的吗?她不可能是走得那么坦然的,她也许是对人生很留恋的,因为她太年轻,世界太美好,她所在的医院都规划在世博会展示区了;她也许是对人生很厌倦的,因为她太孤独,世界太冷漠,她这一辈子真的是白活了。
人一出生,无法选择的事情太多太多,人们总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手上的牌,但是可以选择如何出牌。上天给了她一手烂牌,这是悲剧,她的牌明明打得很好,却被迫中途离场,这是悲剧,冷暖自知的生活艺术加工后在家喻户晓的同时,也埋没了她心底曾经有过的那声无奈的叹息,这也是悲剧,她毕竟只是个人,要承受这么多悲剧,这更是悲剧。
这部电影,从各个角度说,应该拍得很标准。但是何必说是真人真事呢,将人物换个名字再艺术加工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