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颐和园有感
(2024-08-30 17:12:22)
我们来到北京第三天,8月19号,我们到颐和园游玩。颐和园位于京西北郊,原为清代帝后的花园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光绪年间,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水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全园有不同形式的古建房屋3000余间。
走进颐和园,一座极有特色的皇家园林呈现在我们面前。首先看到是仁寿殿,仁寿殿前有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即为传说中象征富贵吉祥的麒麟。仁寿殿前对称陈列着一对铜龙、一对铜凤、一对铜缸和两对铜鼎式炉,这是突显清代皇家威仪气派的特殊陈设。铜龙、铜凤均为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在中国古代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显示她的权威。仁寿殿辟为宫廷原状陈列展览,基本沿用清光绪时期的面貌。明间正中有地平床,台前和台左、右三面设有木栏台阶,台上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朝会大臣的宝座,宝座由紫檀木精雕而成,椅背上雕有九条金龙。宝座前有御案左右设有孔雀羽掌扇,后有镶着帖金框架的“寿”字屏风,屏风上雕有200多个用不同书法写成的寿字。仁寿殿内部装饰突出“喜”“寿”的主题,在南北暖阁山墙上分别挂有条幅,上书一个大“寿”字,而在寿字的四周和空档内共画了100只形态不同的蝙蝠,寓意“百福捧寿”。仁寿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寿字图案,两侧各78个,前后各128个,共计420个寿字。此外,殿堂内还摆设有景泰蓝凤凰、鹤灯、甪端熏炉等用品
。
再往里走,就来到“玉澜堂”就是这里软禁过光绪皇帝了。
“宜芸馆”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隆裕太后和珍妃,谨妃都在此居住过。一进门,两边的墙上均有石刻,都是乾隆帝的御笔亲题。穿过“宜芸馆”,往左手边一拐,就直接到达“乐寿堂”了,这里曾是慈禧太后园居的地方。院中有一块颐和园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
“乐寿堂”前,两边各排列着铜制的“梅花鹿”,“仙鹤”和“玉壶春瓶”。听一旁的导游讲,这叫“六合太平”,鹿的谐音是六,鹤的谐音是合,瓶子自然是太平了。出了“乐寿堂”是一间过院,正对着的是“邀月门”,进了“邀月门”就到了举世闻名的“长廊”。在来游览之前做准备的时候了解到:“长廊”有七百多米,二百余间。其上有四座亭子分布其间,它们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沿着“长廊”一路走来,左边是一望无际,浩浩荡荡的昆明湖,右边是树木掩映,神秘莫测的万寿山。这时才体会到什么是“仁者乐山,智着乐水,乐山者静,乐水者动”的含义了!
四个亭子的中间,是个小广场。而是沿“长廊”继续往前走。当我走到尽头时,一座白色的大石船,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清晏舫”,是一个融汇中西的特色的石舫。整个船体是中式的,而顶部的装饰和船桨叶的模式是来源于西方。十七孔桥和西堤杨柳,都仿佛在被秋日的阳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粘贴着,只有穿梭的游人,如同一个个小黑点,在上面不停的游移。
不小心我跟我们的团队走散了,打了导游电话,告之往出口返回了,我们也不再看景,一边找团队的身影,一边看湖中的荷花,不远处,我看到导游的身影,他们在湖边拍摄。于是我们径直来到昆明湖边观荷。湖若明镜,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澄净的湖面上,荷叶青碧如玉,硕大如盘。田田的叶子之间,荷花袅袅飘逸,伸长头颈,探出身姿,朵朵竞秀。在夏风的轻拂下,浮漾着绝美的芳泽。一朵朵娇艳的荷,亭亭玉立,如画中唐朝的仕女,舒展着婀娜曼妙的身姿,舞动华丽的裙摆。枝枝争奇斗艳,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更美了。丽日普照,浮光跃金,众荷翩翩起舞,红得妖娆,红得惊艳,这一湖红荷,是在莫愁女淡描似水的一弯眉黛里?还是在杨玉环浓抹的一席红妆里?近年,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些硕大的叶面上,还有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滚来滚去,就如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撒娇似的;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扑面而来,使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凉爽的微风夹杂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我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倍感放松和舒畅;有时伸手去摸一下近在咫尺的荷叶,看似油亮光滑的表面摸起来却涩涩的。我不禁陶醉在这风光旖旎的画卷中,浮想联翩。
颐和园真无愧于世界上的“物质与文化双遗产”美名!抚今追昔,至今仍能留在我心中的。
站在昆明湖的东岸向西望去,俨然就是西湖的苏堤,六桥影影绰绰的出没在随风舞动的柳枝之中.后面是玉泉山的宝塔和香山,一片青黛之色.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似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浓重而不失淡雅,远远望去叫人心旷神怡,
十七孔桥是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一条玉带.是仿照芦沟桥而建造的,但又与之不同.人都说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但十七孔桥的狮子却是可以数清的.我没数过,但数过的人告诉我有五百多只.(其实是544只,来之前我做过功课的)。
游完颐和园,不得不让我感受到历史上的皇家气派是这样的雄壮,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金黄的瓦片、精致的雕工、块块堆成的石阶、崎岖的小路、令人敬畏的古树。。。。。。伴着这迷人的秋色,让我看到了这个秋天最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