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文,赏端午
(2023-06-20 16:46:26)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端午,在岁月长河中经历千年浸染,其自然属性向历史人文属性不断升华,已经成为重大的民族节日。它,是充满人伦关怀的节日,是卫护生命健康的节日,也是彰显家国情怀的节日。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端午民谣,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古以来,端午便与艾草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青城山有一位名叫“青城魔君”的妖怪,常在人间兴风作浪,祖天师张道陵便施展道法将其打败。端午节这天,百姓感念祖天师之恩德,设宴相邀。谁知,当祖天师返回家中时,发现坐骑黑虎被青城魔君打跑了,神剑也被偷走了。祖天师于是扯艾草化作猛虎,摘菖蒲化作宝剑,身骑艾虎,手持蒲剑,再次降服了青城魔君。青城魔君原来是放屁虫成精,第二年端午节趁祖天师外出云游,又带领无数虫子们来捣乱。哪料祖天师早有安排,弟子们已把艾草和菖蒲挨家挨户地插在门上,在虫子们眼中,各家各户门前都有猛虎、宝剑镇守,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来捣乱。
后来,每逢端午节,百姓们还是照样在门上插艾草、悬菖蒲以辟邪祛疾。“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便是由此而来
端午将至,人们上菜市去购买艾叶,因为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早早地把新鲜的艾草挂在门窗上,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端午能吃上期盼已久的软糯咸香粽子,别提有多开心!每年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就会挂菖蒲和艾草。为啥要这么做呢?在南北朝的风土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这天,人们赶早在鸡鸣前出门去采艾草,“悬于门户上以辟邪气”或是“以五彩丝系于臂上,辟兵厌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疫”。
端午节吃五红,这个同样也是为了祈福辟邪,保安康的。红代表着其实是喜庆,也寓意着阳,在阴阳交替的时候,吃上一红色的食物,能够帮我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的说法:“夏,病在心”,“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所以红色成了夏天养心的选择。民间还经常会提到:“端午吃五红,一年病不沾”。意思就是到了端午节,可以多吃一点红色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五红有苋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大虾红色食物,入心,夏季又是养心的好时候,尤其是端午的时候,阴阳交替之时,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懂得养好身体,这些红色食物,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而且看着也比较的喜庆,也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身体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还有一个很古老的习俗,就是“端午吃三黄,一年病不沾”。那么,这三黄代表着什么呢?这三黄分别是:黄鱼、黄酒和黄鳝。端午节,又称“五毒日”,人们为了避瘟祛毒,赶走霉运,期望家人平安健康,而采取了吃三黄的习俗。端午时这天,我准备给家人吃“黄鳝、黄鱼、黄酒、”这3黄,只有尊重传统,才能使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更顺利、健康!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是赛龙舟,这项古老的运动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挂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吃大蒜鸡蛋、拴五彩线、佩香囊等,以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艾灸,是一种最好的休息——【休养生息】的过程,通过补一身阳气,让生命的源动力生生不息,令一身阳气旺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今年端午的前一天,是夏至。按照十二消息卦,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纯阳之气开始生出一缕至阴之气的开始,天地万物开始由阳入阴。每天灸一下合谷穴、太冲穴,调整阴阳二气,令人体保持平衡状态,提高全身免疫力。我们应和孔子一样,无病而自灸,可以多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这几个穴位来调养身体,适合所有体质的人。
今年端午比较特殊,与夏至连着一起,夏至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古时也称为夏节,夏至节,时间一般在公历的6月21日至22日交节,这一天是全年阳气最盛的一天,正午太阳最高,也是全年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是太阳运行的转折点,过了这一天,太阳开始往南走,也就是说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短,老话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就是此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夏至节气,特有的一种现象,此时雨水充沛,天气温度也比较高,我们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调整。俗语说:“夏至吃三红,一年不受穷”,意思就是到了夏至节气,我们应该多吃红色食物,这样身体安康,那么干活也会更有精神,自然也就不会受穷。
端午是藏在中国民众的心里。2005年韩国申遗“江陵端午祭”一度引起我们国内的广泛热议,虽然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只是名字相似,由来与节日内容都完全不同,但这一行为也唤起了国人强烈的文化民俗保护意识。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申遗”成功唤起了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重新思考,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端午文化,就是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集体意识,构造共同的文化底色,打造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一种独特的美食,一段悲壮的历史,一部壮丽的篇章。品味粽子的一生,剥开历史长河的外壳,品尝包裹在内心的柔软,思绪仿佛又被带到两千多年前,屈大夫临望江头,遗世而独立,最后一次为百姓发声,沉入冰冷江水之中......此时嘴里不知是情感的酸涩还是糯米的香甜,一起嚼碎吞咽进肚里,将爱国之情吸收进血液里,我们不仅要用一生来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还要将中华千年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前一篇:栀子花随笔
后一篇:审美品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