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将至,养生安康

(2022-06-04 22:28:19)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炎热的夏至节气刚过,今天又迎来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满满的仪式感里蕴含了许多养生之道。
 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一旦过了端午,太阳就会显得尤其明亮。端午过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比如,插艾叶和菖蒲,佩戴香囊,用苍术、白芷等熏香,是为了芳香化湿化浊,并用这些药草沐浴,其中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也能驱虫和净化空气。此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对庭院进行大扫除,以杀菌防病。;喝雄黄酒,是为了让雄黄和酒的雄烈之气杀死病毒邪气,同时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端午时节棕飘香,人们吃粽子能健脾养胃,还能清浮火气。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本草纲目》说: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粽子虽好吃。但一颗粽子的热量大约有1000卡,吃半个粽子就相当于摄入了一天三分之一的热量。如果粽子里再包了腊肉、蛋黄等胆固醇较高的食材,那么热量更是吓人!我们应该科学食用粽子,在品尝粽子时应该减少酱料的蘸取,要搭配蔬菜和水果来吃,这样可以达到均衡营养。我们在品尝粽子后可以喝点茶叶,这样可以缓解油腻感。
《黄帝内经》说:“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夏季要非常注意头部保养,保养得好,能让人神清气爽,保养得不好,会使人精神昏愦、头痛、头晕,“头宜常凉”,清艾轩的头部保养养生药枕即根据此原理,在古方的基础上,结合今人体质特征配制而成,内含大量清凉醒神、祛风散热、芳香开窍的纯中药,在睡梦中缓缓渗入我们的头部,使人以在这炎热的夏季保持头部的神清气爽。
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艾草。俗话说得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早在古代,艾草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拥有特殊气味,驱虫的效果很好。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芳香通窍等作用。中医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熏,可通暢全身的气血,提高免疫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另外,用干的艾草泡手泡脚,可以祛湿驱寒。
我们在煮粽子的锅里,也会一起煮上咸鸭蛋、鸡蛋,伴着粽叶的香味,这些蛋仿佛也增加了别样的香气。端午节为啥要吃蛋呢?其实这也是顺应节气的饮食。在中医里,鸡蛋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拥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阳气旺盛的时节,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热。咸鸭蛋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易被人体吸收。其味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还能治疗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补和佐餐的佳品。不妨学学古人,把喝剩的雄黄酒洒在墙角,以此“告知”各种有毒、无毒的小动物尽快避开住处。

每逢端午,老人家会用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眼皮、嘴唇、耳朵孔、鼻孔周围 ,且在额头写一个“王”字,据传这样可以驱蚊避蛇。实际上,雄黄的主要作用在于外用而非内服,喝雄黄酒且不太能让毒虫退散。不妨学学古人,把喝剩的雄黄酒洒在墙角,以此“告知”各种有毒、无毒的小动物尽快避开住处。大蒜的味道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有几个,但你知道吗?农谚有云:“端午不吃蒜,鬼从门前钻。”端午吃大蒜,听说可以避邪驱瘟。据说,老南京人有这样的习惯,端午中午,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

端午吃蒜的风俗也许和大蒜能杀菌有关。大蒜被称为人类的“健康卫士”,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与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家还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端午过后中,要常常午睡,午睡养心,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适当运动,通调气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练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跳操等方式保健身心。端午期间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黄帝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保持心境平和不为情绪激扰,那么就会精神饱满,正气旺盛,不会生病。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为了端午有个好胃口,我们要按摩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内关穴:吃大餐之前,可以先摩拳就是用一个手握成拳头,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以左右旋转摩擦的方式,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到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扣,从而刺激到大陵穴。
中医说,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提升,心火升就可以带动肠胃,好胃口就来了,消化功能也增强了!
端午,将思念细致包裹,让味道与记忆重逢。端午节承载着我们对平淡岁月里点滴幸福的记录,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时光里无尽美好的期待。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粽”有千般好,健康最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端午浅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