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前一
周,办公室没什么事,大家都开始读书读报起来,趁着那个机会自己到处借书一口气看了几本书。春节期间,一个心思顾着玩聚吃喝,哪有心思看书。在回家路上家里烤火睡前催眠以及无聊拜年的空隙时间里,重新看了遍茨威格的短篇小说集,因为这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出名而代之以书名(当然,还把老妈的十几本《半月选刊》看完了,真是不错的刊物)。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通常叙述方式比较新奇,第三人称用的巧妙自然。但是,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家庭女教师》),记得我高三毕业第一次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甚至都不觉得茨威格的书有多迷人,而今在看果然品味不一样了,人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改变,在匆匆变换的社会和价值观中,能够一直不变的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感情和诺言是需要多少勇气和爱?这就是那个陌生女人赢得我眼泪的地方。我想我们十几岁的时候谁没有迷恋过一个年长的帅哥呢?或者是邻居家的哥哥,或者是电视上的面孔(针对我这种gruopie),或者是学校中的高年级风云人物...但是对于少女来说,那种爱慕是一种crush或者最多是obsession,而不是爱。可是当那个人改变了你的生活轨迹,你的生活习惯,并成为你成长中的一部分,我想那份感情自然不能一笔带过。我最喜欢这个小说的部分就是男主人公在女孩成年后两次巧遇她并发生一夜情,却不知道这个女人藏在背后的关于他的故事。
站在一个怀春少女的角度来说,我特别能理解她第一次献身给他后的那份激动和失落。当那个带着你梦中所有向往条件的男人出现并躺在你的身边时,你是并不想睡觉的,你想把和他的每分钟暂停,然后记录下来。而后他离开的日子,你就带着那几个月的承诺傻傻的等待,一次次破灭,一次次失落,一次次失眠。我17岁不能理解这本小说的原因是我那时候没有这样一个男人。第二次,他权当她是美艳的社交花给上了,甚至还不忘给点小费,其实她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社交花,他家中那永远不变的百合花守护着他。第二次春宵后,她不想再见他,因为他还是不记得她,尽管她是他孩子的母亲。前些日我的挚友因为感情的事情消瘦了不少,我不光要为她难过,还要为自己感情受气难过,男友和前任作为朋友身份的邮件往来让我心里不好受。可是后来豁然开朗,不管他的生活中有多少个角色,我只在乎他是爱我的,他是在乎我这个角色的并且我们一起很快乐的。拿别人的故事来伤我们的感情,不是没事找事嘛?后来我明白了为何她在第二次之后的那种伤心,因为她在他生命中的角色和普通妓女一夜情没有区别,他的生活中其实一直没有她,而她的生活中全部都是他。我想,即使是在收到这样一份来信后,他依旧不会爱上她,因为他的生活中她从来不是主角,最多只算是个跑龙套的而已,正如我对于tommi而言。
我喜欢陌生女人来信中的真挚和朴实。它不光感动了他,也感动了我们。但是,感动我们的是她单方面的爱和坚守,而不会让他爱上她,也不会让任何一个收到信的人爱上她。感情中总是这样,让你感动对你好的人不一定是你爱的,而你爱的不一定对你那么好,你想去写信的那个小说主人公并不在意,而在意你小说和文字的人并不是主人公。但是,简单的一点是,带有真爱的故事总是感动别人,而小说不过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的态度和见解。
我在想,如果几年后,我的文字也会是那个人手中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吗?
配乐来自最近大红的lana del
rey的video games,因为太红了而且被dior高定垂青,所以配上听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