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报》:相同的理想 不同的表达

(2011-06-21 13:14:21)
标签:

中国作协

文艺报

鲁迅

文学院

十五届

高研班

诗歌

研讨会

符力

杂谈

分类: 闲谈杂记

 

《文艺报》:相同的理想  不同的表达

 

刘秀娟/

 

鲁迅文学院日前为正在高研班学习的邰筐、哨兵、叶丽隽、郭晓琦、符力5位学员举办了诗歌作品研讨会。

5位诗人的创作各具特色,在当下诗歌艺术的探索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但他们对诗歌的敬畏、真诚、热爱却是一致的。研讨会上,与会学员和诗人、评论家对5位诗人严肃、真诚的创作态度给予肯定,并以他们的创作为标本,在探讨个人得失的同时,对当下诗歌现状加以分析。

邰筐以极其敏锐的感受力注视着时代的变化,关注着个体生命深处的悸动,以深刻而独到的方式呈现着当代人的生存图景。“邰筐是一个内心有疼痛感的诗人,把自己放到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去感受世界、生活和他人。”商震分析说,他选用的诗歌意象“稀松平常”,但却有内在的诗性和意义,是对生活本质的呈现。他同时强调,评价这些青年诗人要注意他们的“转型”,他们都还在成长中。

哨兵以家乡洪湖为诗歌表达的“背景”,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洪湖世界,以洪湖的意象和生活为“望远镜”和“显微镜”,体察着时代的律动。施战军认为,哨兵通过洪湖表达了人对世界的看法,不是封闭的地域概念,反而显示出宏阔的荒芜和内心巨大的伤感,他的创作持久并具有爆发力。

郭晓琦的诗以西北乡村生活为底色,以白描的方式呈现了一方水土的严酷与温情,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具有饱满的感受力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郭晓琦抓住的是小世界,我们读到的是大世界。”蒙古族学员哈达评价说。

相比之下,来自海南的符力则表现出浓烈的南国情调,“浪漫”、“抒情”、“活泼”、“植物”等词汇成为学员们描述他的关键词。学员王新军评价说:“符力的诗在悄悄观照着我们心中常常隐藏起来的最浪漫那一部分,轻盈,近乎透明。”

叶丽隽的创作则引发了关于“个体经验”是否局限的讨论。霍俊明认为,诗歌不应该以一个标准去规范所有的诗人,否则会造成对个性和独特性的限制。比如,叶丽隽被认为缺少与外部世界对接的“局限”,正是她幽微的、独异的女性世界的呈现,恰恰成全了她的个性,她毫不掺假地向自己内心深处行进,从真实的个人体验出发。我们应该避免用大而无当的、“完美”的、“广泛适用”的标准来评价作品,应该把问题具体化。

敬畏诗歌、拒绝表演性和同一性、突破表达的惯性、如何理解地域性与普遍性等话题,也在关于5位诗人的研讨中凸显出来,从个体延伸到整体,成为大家集中讨论的诗歌问题。

 

 

来源:

《文艺报》20110620日第66期消息刘秀娟/

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1/2011-06-20/9896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