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选刊》论坛捡来的飞花
(2009-03-19 10:37:26)
标签:
诗歌文化 |
分类: 评论 |
从《诗选刊》论坛捡来的飞花
●小树大人:《是你》
你写一首诗,不忍心再看
你爱过一个人,很多年没有见
你娶亲的那个晚上
下很大的雨
你从火车上跳下来
买一包假烟
你年轻的时候,坐在索桥上喝酒
看星星
夜晚从很高的阁楼上
扶木梯坠下来
你没有女人,没有好习惯
有一天,你老了
你经过一个偏僻的小城
点了一碟小菜
看见月亮从很远很远的地方
正升上来
………………………………
我最初是在小树大人“诗生活”的专栏里读到此诗的。今天,又在【诗坛逐鹿】的“心目中的经典好诗荟萃”里相遇。轻淡地白描勾勒,《是你》将一个俗世之人的失意、孤清和苍茫表现得传神、活现,也触动了读者对一个人的尘世生活的前因后果的无穷思量和感怀。这是一个诗人的天赋诗才和不寻常的语言功力在发挥的作用。
读《是你》,会发现那种把话一咕噜地说得满满当当的做法是何等的粗蛮笨重;也会发现自然实在的东西本身有着吸引人的力量,而不是那些故弄玄虚的小把戏。
● 闽北阿秀:《这时候》
日子过得快
陶罐旧得更快,它在供桌上
几缕香火燃烟袅袅
屋后的院子很宽敞,矮围墙,长满狗尾巴草
我倾听,有狗狂吠
没有脚步声,无人来
这时候,风吹过稀疏的栅栏,吹过空空的院子
扶桑树的叶子,小心地响
不远的小溪
有更大的声音传来
................
倾听,臻于天人合一之境。诗歌因开阔而加倍凸显岁月之沧桑,人心之荒凉。力道潜藏,动人心扉!在阿秀兄的诗歌里,能清晰、纯粹地感受到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延续至今的天涯情味。
●邓博丹:《废铁》
我的工作,就是专门整治铁、整治比铁还要硬的合金。
给它退火,让它变软。车它、刨它、磨它;
给它淬火,让它变硬。把它裝成一个盒子,压它、打它、挤它。
为了耐打,它要厚、要足够硬;
为了好加工,它要薄些、再软一些。
我整天都在琢磨这些
要铁石心肠,还是要胸怀慈悲
外面高天流云、空气湿润,
阳光下面,一堆软弱的废铁。
2009.02.14
……………………
敏感的心和实在的体悟,共同给了你俯拾这首佳作的妙手。浮世生活不容易啊。你的感受能够引人共鸣。有跳跃感的文字就是有意思。
●纳兰容若:
《翠鸟》
它有翅膀、金嗓子和一颗卑微之心
因此,它是完整的。
《洞穴》
我所说的翠鸟,是童年的那一只
它代替我死了。
在故乡的水塘边,一个幽深的洞穴
是它的坟墓。
我代替它漂泊了许多年
始终学不会
操一口熟稔的
鸟语,去俘获另一朵花的芳心
让它甘愿为我产下
龙凤胎的鸟蛋
作为一个替鸟延续着生命的人
我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
……………………
《翠鸟》里有着明确的指认和认同;有着醍醐灌顶的明哲。仅仅从内涵上来掂量,就可以说:《翠鸟》不是一般的好。将“翠鸟”换成“人”、“诗人”......想想,不禁拍案叫道:妙。《洞穴》也不错。但比起《翠鸟》的微言大义、潜流暗涌,那就差远了。
●阿尔:《夜行车》
红灯停,绿灯行
一条狗过马路
小心翼翼,东张西望
一辆车开过来
没有减速
白色的面包车
在惊恐的眼睛里
像即将绷断的钨丝
我不敢回头
加快了脚步
在我曾经的回头里
一只猫
一只山羊,或者鸡鸭
和老鼠
那一堆血肉和毛皮里
总有一双眼睛
布满针尖
2009-02-15
……………………………….
叙述,很难收拾一地鸡毛。但这个读来还是让人震颤。共同的经历和感知。见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