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举人家的书童诗歌:《大风》

(2008-10-21 23:24:24)
标签:

大风

符力

诗歌

评论

文化

分类: 评论

举人家的书童《大风》诗评版本之一:


    ★人生智慧的来源之一:对宗教的参悟
                       ----读举人家的书童《大风》

 
    任何文学作品,无非是“语言形式”的瓶子装着“思想内涵”的酒。一些“瓶子”里其实没有多少酒,而“瓶子”本身很漂亮,这样的作品也不乏吸引力;一些“酒”味道很好,直叫人叫意醉神迷,而不惹眼的“瓶子”,也不至于让这“酒”非得掉价贱卖;“瓶子”美妙,“酒”味无穷,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上好的,值得珍藏,慢慢品味。
    我喜欢诗。平时,我只找“诗”来读。对于汉语诗歌,我认为这样的文字才叫“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风沙还将吹过我/吹过我时/就渐渐弱了下来”;“就是这个国度,就是这个村庄/多少年,我在那儿翻土种粮/如今,芳草萋萋,墓碑空望”;“一座四合院,浮在秋天的花影里/夜晚,桂花香会沁入熟睡者的梦乡/周围,全是熟悉的亲人/——父母、姐姐、妹妹/都在静静的安睡”;“这一夜明月低于屋檐/碧溪潮生两岸”等等等等。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终究离不开抒情,离不开艺术地表情达意。那些在胸前或者在额头上挂着招牌美其名曰“诗歌”之物,实质上是散文、小说或杂文等等的变种,与“诗”无关,不值一晒。
    2007年11月,我在《星星》诗刊第11期上读到了“诗”:
 
    ……如果鸽子在叫,就让声音落地
    一声化为兔子,二声化为猴子,三声化为大象
    最后一声化为遍野的格桑花
    大风吹过它们,就像吹过我躺在草地上的内心
    一来一往,构成古今
 
    这首诗的标题是《大风》。作者叫“举人家的书童”。准确地说,我当时的“读”,只是“浏览”----我感觉到了“诗意”,只是《大风》前半部分比较玄奥,我一时吃不消,于是,不求甚解一“读”了事。之后,结识了诗作者举人家的书童,几经交流,决定安静下来认真品读了一番:
 
 
    《大风》
    诗/举人家的书童
 
    大风无边无际,吹过草地,让我不得安宁
    十三个亲人先后弃世,遗留的红宝石,在手心里微微颤动
    七月,镜子破碎,铁匠连夜打造灯盏
    这些飞溅的火星,不复言语
    天空不空,河水长流,如此多的因缘登上了高原
    一段路往西,一段路往北
    皮肤黝黑须发皆白的老者,盘坐在群山中间
    这时,千万不能叫出他的名字。如果鸽子在叫,就让声音落地
    一声化为兔子,二声化为猴子,三声化为大象
    最后一声化为遍野的格桑花
    大风吹过它们,就像吹过我躺在草地上的内心
    一来一往,构成古今
 
    原载《星星》2007年11期
 
 
    一、注释
 
    1、格桑花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
    2、小鳥、兔子、猴子和大象
    《四和合》圖源自《佛陀本生經》,圖中主要景物有:一頭大象立於大樹旁,象背上頂著一猿猴,猴背頂著一兔,兔背上又有一鳥。该图传达了和合共處、扶幼敬老之意。在古印度及藏傳佛教中,常常引用《四和合》典故開示和睦共處之社會道德秩序,并以《四和合》圖展示提醒。在藏傳佛教中,《四和合》圖在發展成為和諧的吉祥象徵。
    3、鸽子
    在青海湟中县的塔尔寺,人们说:白松鸡就是鸽子。
    4、十三个亲人和红宝石
    十三个亲人,实指十三个虹化的红教高僧大德,泛指一些付出生命代价抵达精神信仰之彼岸的人。红宝石,指代“红教成就”,泛指精神信仰上的收获。
 
 
    二、题解
 
    近年,诗人举人家的书童更加感兴趣于儒禅释道乃至藏教的探究,他试图通过对宗教精髓的吸收而达到理想中的精神境界。他的作品不乏宗教色彩和意境,他希望自己的诗歌里所传达的智慧来自宗教而又超越宗教。2006年,诗人行走于青海和西藏地区。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的宗科乡周札寺,在浓厚的藏教氛围下,诗人对人世的生死得失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参悟并获得了创作灵感,回到成都后便写下了短诗《大风》。“大风”,泛指那些正在流转或者消亡,而又无时不刻不在对人类的精神构成影响的事物。比如死亡的恐惧;光阴的流逝;失利的遗憾;灾难的阴影或者逼迫等等。
 
 
    三、思想内涵
 
    《大风》是一首弥漫着宗教气息和散发着智慧之光的好诗。《大风》的“瓶子”我喜欢,但,我更看重“瓶子”里的“好酒”。
    诗人举人家的书童因感兴趣于儒禅释道乃至藏教的探究,而逐渐加深了自身的宗教信仰意识。2006年,“天空不空,河水长流,如此多的因缘”,使诗人“登上了高原”,深受藏教氛围的侵染,诗人通过对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审视与梳理,发现并承认自己由于置身于红尘之中,遭受精神上的“大风”的扰乱,“让我不得安宁”。“十三个亲人先后弃世,遗留的红宝石”----诗人通过对僧侣人生修行的观察,以及对宗教的广泛了解和对宗教教义的深入参悟,从而获得了透彻的思想认识:古往今来,人类生命有开始的那一刻,也有结束的那一天;世间万物,无不不在经历着自身的出现和消亡。欣然也好,悲伤也罢,世界的本相就是如此。诸如死亡的恐惧,光阴的流逝,失利的遗憾,灾难的阴影或者逼迫等从内部开始瓦解人类精神大厦的事物,已被“我”从宗教教义里吸收的神奇力量所化解。“大风”不止,而“我”已理解了人世的本质,并从“大风”中获得了从容,豁达与超然。这,就是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胜利,人生境界上的提升。
    如果拿举人家的书童的《大风》和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来作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在境界上是天光明丽,晴朗高远的;后者则是一片阴郁的云层,轻轻一戳,就会戳下一场泪雨来。在这一层上,《大风》让人想到洒脱的笑容;《与诸子登岘山》让人看见了抑郁的泪眼。这,跟诗人(孟浩然求仕不得,心情苦闷)当时的心境有关,也跟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有关。
    《大风》,体现了诗人通过对宗教精髓的有效吸收,获得智慧并抵达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的确信,以及对藏地佛教的肯定和推崇。《大风》指认了人生智慧的来源之一:对宗教的参悟。

 

 
    四、艺术特色
 
    1、小鳥、兔子、猴子和大象,是佛教“四和合” 图里的的主要景物,该图象徵着世间事物的和諧共处,以及吉祥和美存在状态。诗人发挥了超人的想象力,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巧妙地化用宗教典故,美妙地呈现了诗人的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如果鸽子在叫,就让声音落地/一声化为兔子,二声化为猴子,三声化为大象/最后一声化为遍野的格桑花/大风吹过它们,就像吹过我躺在草地上的内心/一来一往,构成古今”。“我”的心,像格桑花那样坚强美好,像小鳥、兔子、猴子和大象之间的共处那样和谐安祥,不再轻易因“大风”的吹动而“不得安宁”。这样的诗意传达,神秘而生动,值得称道。
    《大风》通过宗教典故的使用很好地传达了诗意,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十三个亲人和红宝石,有所指。鸽子和格桑花等意象也各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借代和象征等语言手法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大风》意境开阔高远,明朗而不乏神秘色彩,足以让人惊叹:“皮肤黝黑须发皆白的老者,盘坐在群山中间/……如果鸽子在叫,就让声音落地/一声化为兔子,二声化为猴子,三声化为大象/最后一声化为遍野的格桑花/大风吹过它们,就像吹过我躺在草地上的内心/一来一往,构成古今”。一个人舒展开了心怀,躺在辽阔的高原草地上,悠然面对大风的吹拂,如同面对人世万象的瞬息变幻。诗歌呈现了诗人超然的精神境界,手法婉转。
    3、《大风》结构清晰,诗意纯正,语言优美而节制。品读《大风》这境界清晰,形象生动而传神的诗句,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最后一声化为遍野的格桑花/大风吹过它们,就像吹过我躺在草地上的内心/一来一往,构成古今”。
    4、《大风》内涵丰实,充满智慧之光,足以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启迪意义。
 
 
    2008-10-21 符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