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正视“抗震诗歌”写作的客观性和积极性
如同1976年4月5日前后,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那一场气壮山河的群众性诗歌运动一样,汶川地震,惨绝人寰,震惊世界!中国诗人,甚至从未写过诗歌的人们,非常迅速地,“用心、用自己的所有真挚的情感和良知”(郁葱),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一时间,“抗震诗歌”的狂潮拍向中国各地网络、杂志和副刊。
国内外众多诗歌刊物和副刊纷纷以大篇幅发表抗震诗歌。不少出版社也争相整理出版抗震诗歌(在副刊上发表的作品,许多诗人提出将稿费捐献①给地震灾区,绝大部分出版社和诗人约定由出版社代为将稿酬捐献给地震灾区②)。电视台、广播台、学校、社会机关和民间社团等等,纷纷举行诗歌朗诵,抒发对灾区同胞的同情;对抗震救灾现场出现的英雄事件和英雄的人们的礼赞;对包括地震灾区在内的国内外好心人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和大爱的歌颂,以及对捐款、捐赠物资和献血的慷慨行为的大力支持。
非常时期,出现非常现象。既不同程度地实录了地震灾难历史和社会生活,又呈现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感情的“抗震诗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在国内外各种媒体的空前支持下,顿时激流澎湃,铺天盖地!
对此,有人发出这样的言论:“这真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诗歌在时候,被地震幽了一默……可悲啊,诗歌竟然借着中国的灾难火了一把”。甚至有人在天涯社区发帖追查:“谁是天涯诗会第一个为震灾遇难者写悼诗的?......应该找出来!谁是天涯诗会在震灾中表现最投机者?应该找出来!......”
事物自有它的两面性,“抗震诗歌”也不例外:有其积极的作用,也有它消极的反映。汶川地震发生之前,虚情假意写作假大空诗歌的人多的是!在地震灾难面前,也同样有人发假大空之词,有人冷血漠视四川同胞的悲惨遭遇。“据说青海有位诗人,在诗歌中写,他不关心地震里死了多少人,只关心大熊猫有没有在地震中遇难;还说什么地震是射精”。如果事实确实是那样,那么,那个家伙,自然不能称之为“人”,随便叫他“动物或者魔鬼”好了。
值得大家正视的是:从整体上来说,“抗震诗歌”是中国人思想情感的自然、必然流露。“抗震诗歌”的写作,是自觉、自发行为!在利害驱使下写作“抗震诗歌”的人,为极极少数。也就是说,写作“抗震诗歌”的人们的出发点绝绝大多数是真诚的、善良的,是人的本性和真情的原动力激发并支撑着人们的写作。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跟千千万万个民众从电视、报纸上看了关于地震灾难的悲惨情景以后,禁不住泪流满面(暴风雪刚刚过去,大家正慢慢调整心情准备喜迎2008北京奥运,而在四川,老天突降大难,想想,这能不伤痛万分吗)一样正常;跟大家纷纷走出家门捐钱、捐物、献血的事实相比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时期的诗歌是不是火上了一把,这跟中国人民面对巨大灾难表现情绪表达思想感情的事实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人的情感流露方式不一样,不能强求别人的表现一定要符合某个人的看法。事实上,有多少人根本没有眼泪可流,却在别人面前,在默哀的时候用力将眼泪挤出来给他人看了呢?即使有这样的人,在中国十三亿人中,也是可以轻易数出来的。换句话说,我相信在灾难面前民众流露出来的感情是真实的,个别人的特殊情况自不必多言。
同样,我相信绝大多数广大诗歌写作者,是从真心里将思想感情一行一行地取出来以形成“抗震诗歌”的。他们的情感是真挚的、珍贵的。但,由于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一样,表达要求不一样,以致出现了很多人从传说中的“好诗”的标准上来判定的“差诗”。尽管如此,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诗人最最紧要的不是“真情实感”,难道还是所谓的“语言技巧”吗?!
总之,我认为不计其数的“抗震诗歌”的出现是生活的必然,历史的必然。“抗震诗歌”的出现,将成为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写作(包括诗歌的抒情性)的重新思考的新起点;将成为中国人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空间里骤然响起的暮鼓晨钟。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抗震诗歌”写作的客观性和积极性。
当然,那些借着这一场地震灾难,利用写作或者出版“抗震诗歌”的沽名钓誉之徒,同那些拿民众的救灾款高价购买物资从中谋取私利,贪污、挪用救灾款项,把救灾物资占位己有的人一样可耻,一样必须得到唾弃。
符力
2008.06.04
①湖北《荆州日报》5月20日发表26诗人“祈祷书:祖国在上”,稿费全部捐献给灾区。
②北京“新诗代”策划“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大爱无疆--我们和汶川在一起》,稿费和其他收益全部捐献给灾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