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非同寻常的沙漠---浅读简明老师的《沙漠》

(2008-02-21 11:53:38)
标签:

文化

诗歌

简明

评论

分类: 评论

    
    
    ★ 一座非同寻常的沙漠
                 --浅读简明老师的《沙漠》
   
   
    读了诗人简明老师的诗作《沙漠》,我想按个人的理解说一点,希望能够把简明老师通过文学作品所发出的声音传出来。在诗作《沙漠》的首节,诗人一下笔就向读者推出一座非同寻常的“沙漠”,并不动声色地抛给读者巨大的问号,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想象。面对这一座沙漠,
   
    只要触摸,手掌就会干裂
    只要眺望,视野就会燃烧,害下相思
    心跳就会加剧,头发就会飞起来
    贴在天上
   
    这一节,语言新颖、洗练,速度快,夸张合理,吸引力和震撼力都颇为强大。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座熟悉而又陌生的沙漠呢?读者朋友,要是一个姑娘或小伙,她(他)让你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她(他)的存在,却又不折不扣地令你张口十次八次,都说不清楚关于她(他)的一二三,嘿嘿,可见这个姑娘或小伙该是多么要你的命啊:)))
    “天苍苍,野茫茫”,只要“风吹草低”,草原上的人们总会“见牛羊”的。诗人在首节里抛出问号制造疑团的同时,也给读者准备了进入《沙漠》深处解读作品内蕴所在的钥匙。这一把钥匙就是:“相思”,当然,还有紧接着的第二节里出现的“乡愁”。可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看似疏远,实为亲近,这就是《沙漠》在语言表现上暗藏着的艺术光彩,就是作品本身的韵味所在之一。如果一个人的做人处世也像《沙漠》这样的婉转用心,那么,这个人的形象该是魅力无边啊。
    “只要眺望,视野就会燃烧,害下相思/心跳就会加剧”,“像羊群散居在草坡,乡愁散居在云端”------“相思”、“乡愁”,哦!原来诗人向读者展现的是人文的“沙漠”。
    能够激发人类的“相思”和“乡愁”的事物有:“祖国”、“故乡”、“亲人”、“情人”、“恋人”、“同学”、“朋友”……甚至还有“文化”和“艺术”等等。这样一来,诗歌所抒写的对象、所涵盖意旨的就明朗多了。“相思”、“乡愁”,是人类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且常写常新。只要关系在、情义在,人类的“相思”“乡愁”情怀是不会灭失的:游子之于家国;亲人之于亲人;恋人之于恋人,在特定的情景下,“只要眺望,视野就会燃烧,害下相思/心跳就会加剧”!人非草木,事情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接下去,诗人借“羊群”“沙子”(主要是“沙子”)继续展开来抒写,诗歌设喻贴切,语言形象生动,疏密有致,富含哲思,给读者带来非同一般的精神感受:
   
    像羊群散居在草坡,乡愁散居在云端
    它们从未真正进入地球的内心
    河流将沙子均匀地分布在河道两岸
    正如细碎的幸福,遍布人生
   
    一粒沙与另一粒沙,相距甚远
    风让它们奔跑,飞翔,却不能使它们
    像孪生兄弟,一双手握紧另一双手
    一股劲拧住另一股劲,把雨水留下
   
    时间的逝水,让它们洁身自好
    让它们力量弱小和孤单
    一粒沙无论如何,也长不大
    长不成沙漠
   
    “河流”和“风”,不同的存在境况,作用于个体生命----“沙子”,并给“沙子”带来生活经验,带来存在的深刻感悟:如果“一粒沙与另一粒沙,相距甚远”,心和心不在一起,“像羊群散居在草坡,乡愁散居在云端”,彼此之间就无法“真正进入地球的内心”,无法在平常的日子里创造出奇迹,无法让“把雨水留下”。在无情的“时间的逝水”面前,诗人并没有放弃做一颗“洁身自好”的“沙子”,这样的价值坚守,可贵。
    诗歌首节所指向的“沙漠”,可以理解为“相思”和“乡愁”的对象;最后一节所指向的“沙漠”则转化成了“相思”和“乡愁”本身,“沙子”和“沙漠”相互交融,难分彼此了。这个发现,让我惊喜!
    全诗构思与表达“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引用梅影三叠评语)。值得一提的是《沙漠》的末尾部分:“一粒沙无论如何,也长不大/长不成沙漠”,诗人以否定的方式来暗示其背面掩盖着的意旨,手法委婉,高明:
    一座让人“只要眺望,视野就会燃烧,害下相思/心跳就会加剧”的“沙漠”,不仅仅是由一粒“沙子”本身构成的,而是由懂得“相思”和“被相思”的两粒“沙子”组成,甚至由更多的“沙子”互相作用而成的。
    如果“祖国”、“故乡”、“亲人”和“情人”等“沙子”不存在了,那么浪迹四海的游子们,在夕阳西下的天涯,还有什么关于家国的“相思”和“乡愁”呢?如果人类“文化”和“艺术”等“沙子”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关于文明的“相思”和“乡愁”呢?
    无形中,诗人简明老师已经肯定了每一粒“沙子”存在的价值,并暗暗发出这样的神谕:人类啊,如果你还需要通过“相思”、“乡愁”来发现自己仍然“心跳”着,生命还在延续,“幸福,遍布人生”,那么,在“时间的逝水”面前,就不要让“沙漠”在彼此之间逐渐消亡!纵观全诗,这个尾,结得相当干脆有力,水到渠成,发人深思。
   
   
    2008.02.21修改
   
    附:
   
    《沙漠》
   
    诗/简明
   
    只要触摸,手掌就会干裂
    只要眺望,视野就会燃烧,害下相思
    心跳就会加剧,头发就会飞起来
    贴在天上
   
    像羊群散居在草坡,乡愁散居在云端
    它们从未真正进入地球的内心
    河流将沙子均匀地分布在河道两岸
    正如细碎的幸福,遍布人生
   
    一粒沙与另一粒沙,相距甚远
    风让它们奔跑,飞翔,却不能使它们
    像孪生兄弟,一双手握紧另一双手
    一股劲拧住另一股劲,把雨水留下
   
    时间的逝水,让它们洁身自好
    让它们力量弱小和孤单
    一粒沙无论如何,也长不大
    长不成沙漠
   
   
    原载《绿风》2007年第3期,“网络诗歌精选专号”,入选《2007中国最佳诗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