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悠悠地吹着,就像波兰作曲家肖邦的《即兴幻想曲》在悠悠地播放着一样。我的思绪,突然就被撩起来了,纷纷扬扬的,就像漫天的飞絮一样。
我的思绪,再次和五年前的那个夏天牢牢地焊接在了一起。
那年的夏天,有十几天的时间,我是在埃及的国土上度过的。那次,我们坐着强劲的越野车,出发了。从阿斯旺去红海的途中,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几乎没有什么人烟。车行半天,我们终于抵达了一个有水井的地方。有水井,才会有饭,我们自然是准备在那里吃饭的。吃饭之前,我们去看了一下那眼水井:四周,用一些不规则的石头围着。有缺口的地方,就算是入口了。水井,在一个很深的凹处,要走很多的简陋的石阶,才能看到那眼水井。水井,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看的,一眼水井而已。从那个很深的凹处慢慢地登上来,在一个有石门的地方,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个女孩。
女孩浅浅地笑着,一直都在注视着我们。看她的装扮,也是非常地质朴的那种。当然了,质朴,而且有特点,带着明显的埃及土著的特点。一问,才知道,她是专门在那里守井的。周围的大约二十公里之内的人家,要用水,就必须要赶着骆驼去那个很深的凹处汲水。她的每天的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那里默默地守井。井,在当地的人们看来,是神圣的,因为它是生命之源。
她叫什么名字,我已经是记不起来了,因为我不懂阿拉伯语。只记得,她已经十岁了,因为周围根本就没有学校,她自然也便没有地方去读书。吃饭的时候,才得知,她是店主的女儿。店主告诉我们,生活在沙漠里,没有办法,愧对孩子了。店主还告诉我们,等她再大些,就教她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就嫁人了。她在一边听着,脸上的表情,看上去是平静的。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她是那么地美丽,她的美丽和四周的荒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她,对我们,是充满了好奇的,因此,也就自始至终都站在一边在静静地看着我们。她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就像井里的水,一漾一漾的一样,很清,很净,清澈、明净得能够照得见非常多的美好的东西。通过翻译,我们的交谈,她毕竟也是能够听懂一些的。看得出,她的眼睛里,突然就多了一种东西:憧憬,或者说是神往。突然,她的心,就有点儿关不住了。
她,生活在沙漠里,她的心,却并不是一片沙漠。
她的父母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但他们喜欢有文化的人,因此,慢慢地熟了之后,他的父亲就通过翻译这样对我说:“如果你有条件,并且也觉得可以的话,把她带到中国去,让她学到更多的文化,他是会十分地乐意的。”听了他的话,我很感动,毕竟,他交给我的是一份信任,而且不是一般的信任,于是,就对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出入境太麻烦,让人怀疑是贩卖人口,我是一定会把她带到中国去,让她接受非常好的教育的。”
虽然,他们一家生活在沙漠里,但他们的渴望,却并不想被沙漠埋葬……由此,我再次确信。
跟他们一家告别了之后,我们的狂野的越野车便继续朝着红海的方向行驶。当然,我的思想,也在继续行驶:也许,他们一家,还没有见过红海吧?但,他们的心中,肯定是有一片红海的。要不,他们是不会费了非常多的精力,为四方的人们打了那样一眼深邃的眼睛一样的水井的。
特别是那个女孩的充盈流转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两眼有着独特的滋润甚至滋养作用的水井呢?想着,想着,肖邦的《即兴幻想曲》,也便轰然响起了。
歌曰:漫漫途中,吹来清风。清风如水,水中见云影;清风如梦,梦中闻驼铃……唔,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