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着的过程,说穿了,便是象征意义或隐喻意义上的“取经”的过程。而要取到真经,除了栉风沐雨、除妖降魔等等之外,无底船,也是一定要坐的。只因,也只有坐上了无底船,才会脱胎换骨。
“无底船”一说,出自南宋,是南宋襄阳守将张贵的独创,是作为战船来使用的。无底船的主要特征便是,船的下面没有底,而两舷上有站板。据说,襄阳之战中,张贵便是凭借百余艘这样的无底船,最终打败了敌人的。因为无底船上的军士立于两舷,诱敌登船时,敌人便纷纷溺死在了水中……
后来,“无底船”这个独特的说法,便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加以改造,成了一种接引的象征了。
唐僧师徒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凌云渡。此时,灵山在望,只是有一条几里路宽的大河横亘眼前,挡住了去路。四望茫茫,只有一个光秃秃并且是滑溜溜的独木桥。要想从独木桥上走过去,怕是只有悟空一个人才能做到了。正当大家都在嗟悼之际,一只无底船突然远远驶来,掌舵的正是接引佛。唐僧诧异,不敢移近半步:“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接引佛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悟空也说:“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于是,悟空一推,唐僧便上了船。刚刚上船,唐僧的尸首便顺江而去,因此而完成了从凡体到佛体的转化。随后,接引佛便对唐僧说,你已经脱胎换骨了!
于是,歌声便适时地响了起来:“莫看滔滔碧波,有船就能渡河。莫看船儿无底,有心就能渡河……”
世界上的无底船,又何止张贵的无底船和接引佛的无底船呢?细细想想,难道,一本又一本的好书,不也是一只又一只的无底船吗?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拒绝坐在那只叫做“西游记”的无底船上,我们怎么可能会有关于“无底船”的更多的领悟呢?
“没有底,能装的东西就多了。”这,确确实实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船,没有底,可以普渡众生;书,没有底,可以引渡心灵。总之,没有底,想装进多少,就能装进多少,比如,我们的热血,我们的遐想……
有人喜欢走捷径,可是,世界上真的有“捷径”这样的东西吗?有的话,会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早就背着唐僧去取经因此而省下了十四年的千难万险了。就算是有捷径吧,那么,人世间的唯一的捷径,也是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也是必须要坐上无底船的。否则的话,肉体凡胎就是永远也抵达不了佛境的。
要想脱去凡胎化为佛身,要想在拥有了自己的法身和灵体之后进而修成正果,俗物、俗事、俗套等等,是一定要抛弃的。
不妨来简单地回忆一下:通天河面前,唐僧说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在这里,八戒已经是说得非常地明白了:不是不想背着唐僧过河,而是根本就背不动。大凡腾云之人,必须是脱了凡胎才行,才能浮在云上。否则的话,就不仅不会浮在云端,还会拖累了自己。悟空呢,则是更加明白,因此也便说得透彻:“自古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就可见,俗世业力的牵连与羁绊,是何等地要人的命了。说到了这里,也许你就应该明白了:无底船的“无底”,说穿了,便是无俗。至少,是包含了这样的一个意思在里边的。摆脱了世俗之后,生命才会轻盈而且轻灵啊。
随俗浮沉的人,即使是硬生生地被推上了无底船,也是极有可能会在惊慌失措中被溺死的。
是的,有时候,即使是你不想坐上无底船,也是必须要像孙悟空那样没有商量地把你推上无底船的。你看:“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孙悟空的动作,可以说是相当鲁莽。可是,若是没有这个看似鲁莽实却果断的动作,唐僧也就只好在凌云渡这边永远地呆着了,取经的事儿也便功亏一篑、化为泡影了。
有推的,有扯的,你才会完成你的蝉蜕蝶化、圆转入神的过程,才会最终喝到佛祖赐给的佛子茶。因此,人这一生,无论如何也是要感谢那些在关键时刻推了我们一把、扯了我们一把的人的。他们的动作,也许,我们很不喜欢,可是,毕竟,他们是为了我们最终能够坐上无底船的。
毫无疑问,无底船,是世界上的最最可信的船,是我们的最最可靠的凭借。只要,你登上了它,你的“旧我”自然也便脱去了,你的“新我”自然也便诞生了。这时候,佛子茶的独特的芬芳也便开始在你的世界里大面积地弥漫了。这时候,你也便有了佛姿佛容、佛步佛行了。
书,捧在手上,来接引我们的无底船就已经是准备好了。好,上去吧。上去了,彼岸也便频频地在向我们招手了。接连不断的时间之河上的涛声,便是最最动人的歌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