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侗族音乐保驾护航

(2019-08-29 17:55:30)

为侗族音乐保驾护航

                                                                  ——《陈国凡音乐作品选集》序

       多年来,因为我痴迷于音乐艺术的缘故,便和全国各地的非常多的音乐家都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而在我的所有的音乐家族的朋友中,陈国凡先生无疑是最最德高望重、德隆望尊的。尽管,他总是那么地和善、和蔼、和气、和悦,看上去一点儿威严也没有,可是,我们的敬重,却总是一个劲儿地往他那里跑,而且是跑上了瘾,而且是跑得乐此不疲。在他面前,大凡涵养足够的人,都是不敢有丝毫的造次的。毫无疑问,这,便是典型的人格的魅力了。说陈国凡先生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会置疑的。
       因此,2006年11月,当我得知我要和陈国凡先生等等音乐家、歌唱家一起应邀去贵族的从江进行为期一周的音乐采风并参加当地举办的侗族大歌节时,我便是十分高兴的。在从江的小黄侗寨,在当地的书记、镇长等热情洋溢地领着我们转来转去之余,我很快地便创作了一首以“小黄”为题的亦庄亦谐的歌词:“小黄吔,小黄吔,不是一个姑娘罗耶;小黄吔,小黄吔,那是一个地方罗耶。小黄比姑娘还漂亮,小黄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当别处风起云涌的时候,小黄却洒满了明媚的阳光……”陈国凡先生一看,便笑了,说,好。不由分说,便拿走了,明确地说,曲子,由他来写。因为陈国凡先生是我信得过的侗族音乐家,我自然是为我的歌词找对了人而欣悦的。没想,第二天一早,陈国凡先生便高高兴兴地招呼我,说曲子已经完成了。一边说,一边便把誊写美观的曲谱递给了我。我视唱了一遍之后,马上,便被那颇具侗族风情的旋律给感染了。当时在任的彭泽贤书记也说写得好,于是,便马上找了人来,开始紧张地制作并录制,目的,是为了在马上就要举行的侗族大歌节上作为主题歌来演唱。后来,这首《小黄》,便成了从江的KTV的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经典歌曲了。由此可见,陈国凡先生所赋予的《小黄》的翅膀是何等地坚硬。除此之外,我们在从江采风期间,我还和陈国凡先生合作了另外一首同样感人至深的歌曲——《阿爸阿妈》,也是陈国凡先生在采风之余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曲的工作的。我的意思,很显然是说,出去采风,也是一定要看究竟是和什么人的。和陈国凡先生这样的一直都在为侗族音乐保驾护航的著名音乐家一起去采风,看的是风情,写得也有风情,自然是对得起“不虚此行”的真切内涵的。
       自那,我便和陈国凡先生走得越来越近了。南宁的音乐家们聚会,我是很乐意和陈国凡先生坐在一起的;陈国凡先生邀请我去他的家里打油茶,唱侗歌,我自然也兴趣盎然地去了……只因,我和陈国凡先生在一起谈音乐创作的时光,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时光。
       是的,陈国凡先生,是值得我一口一个“先生”的。只因,陈国凡先生,具有“先生之风”。正可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包乎音乐之外,超乎世俗之上……
       陈国凡先生,个子高高的,身板直直的,乍一看去,颇有运动员的风度。一问,才知,他确确实实是非常地爱运动的,尤其是篮球……常年的身体运动,加上心灵运动,再加上艺术运动,使得他,看上去既健朗又儒雅。很显然,他的儒雅,是在音乐艺术的净水里浸润了再浸润的一个结果。若是没有经年的浸润,是不可能会有他那样的让人欣赏的儒雅的。儒雅,不见得就风雅,陈国凡先生是一位名下无虚的既儒雅也风雅的音乐家。这样的音乐家,堪称音乐家中的典范。
       陈国凡先生是和侗族音乐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因为他生在侗乡,从小就爱唱侗家歌谣,唱着唱着,他的肺腑里也便有了越来越多的旋律。后来,他试着从他的肺腑里掏了一下,果然,成功了,于是,他便爱上了作曲。他所创作的曲子,无一不是打上了“侗族”的深刻烙印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便习惯性地而且是由衷地称陈国凡先生为“侗族音乐的专家”了。这样的专家,即使是在全国,也是并不多见的。
       谈起陈国凡先生的早期的音乐创作时,陈国凡先生是这样对我说的: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便已经开始尝试着用侗歌做曲风,或创作或改编民族歌曲了。记得有一次——那时候他还在高安任教——黄昏的时候他去家访,走着走着便来到了河边,听见一群刚刚上岸的侗家孩子正沐浴着梦幻般的夕阳自自然然地唱着当地的梦幻般的民歌:这个唱起,另一个也唱起;紧接着,十几个孩子的歌声便连成了一片……他们的歌声就如同傍晚的溪流,或淙淙,或潺潺,在尽情地流淌着,时而有音乐的浪花跳起,既明净,又和谐……家访结束之后,他一回到自己的宿舍,便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把他在河边所听到的曲调记了个大概,然后,又加上了新的歌词,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广为传唱的《敬茶歌》。
       再后来,为了夯实自己的音乐世界,陈国凡先生彻底地潜下心来,恶补了《音乐概论》《作曲法》《和声教程》《对位法》等非常多的音乐知识。于是,他的音乐的羽翼,也便更加丰满、更加坚硬、更加有力了。
       陈国凡先生的音乐世界里,既有风土,也有风月,更有风情、风雅和风格……是有目共睹的。走近陈国凡先生的音乐世界,陈国凡先生的音乐风水、音乐风光和音乐风味,也便尽现眼前,并且总能让人怀着极大的兴致。
       细看,也便进一步懂得了:高山流水、鸟唱虫鸣等等的自然之音,陈国凡先生是多有借鉴的。因为,在他看来,也唯有以自然为师,才会更好地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美妙。也唯有在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孕育出别具风味的侗族音乐。因此,陈国凡先生的音乐的主旋律,也就往往的都在低声部,并且是采用众唱形式;高声部是由低声部派生的,是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即兴变唱出来的。即使偶尔把高声部作为音乐的主旋律,也是当低声部唱到了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所形成的一条鲜明的旋律线,以此相对独立的变体,让旋律突然超过低声部的约束而自由自在地去飞,因此而飞得愈加风情万种。这点,有点儿像是法兰西音乐的“自然而然”。于是,陈国凡先生的音乐世界里,也便大体上呈现出了这样的四种风格:一是旋律优美而且跌宕、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为其主要特征的“嘎所”,即“声音大歌”;二是旋律缓慢、婉转、以抒发男女间的情感为其主要内容的的“嘎嘛”,即“柔声大歌”;三是旋律起伏不大、以劝诫为其主要内容的”嘎想”,即“伦理大歌”;四是旋律低沉而且忧伤、以民间故事为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对话为其主要形式的“嘎吉”,即“叙事大歌”……毫无疑问,那都是一些清泉般润泽的音乐,掠过幻梦边缘的旋律,既直指人心,也直澈心源。
       于是,2008年,陈国凡先生便正式被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聘为客座教授。陈教授,自然是深受学生的欢迎的。只因,他既是一位颇具情怀的音乐家,也是一位颇具情怀的好先生。
       在这儿,我禁不住要说的另一个意思便是——当然是严肃地说——这是一个普遍地对真正的艺术家尊重不够的年代,因此,陈国凡先生的这部在十年前就已经精心地编辑好了的音乐作品选,一拖再拖,竟然拖到了现在。无论怎么说,这也是让人唏嘘的。试想,人生,究竟有几个十年?更为让人唏嘘的是,有些总是缺乏自尊的人,觉得陈国凡先生毕竟已经是年事已高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因此也便猖狂地开始盗用陈国凡先生的心血——都是心血啊——版权法是早就有了的,盗用也好,剽窃也好,那是明目张胆地在亵渎版权法的,说穿了,便是在犯罪。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早就说过了:“违背了自己所定下的原则,哪怕是只有一次,以后就会违背更多的原则。”因此,我也便不得不把“自重”二字的涵义焊在了这儿。否则的话,那些总是不懂得自重的人,很显然,就是在自找难看了。说句肺腑之言吧,即使是陈国凡先生多少年后不在了,毕竟,陈国凡先生的后人,以及陈国凡先生的众多的朋友们,还是依然在大睁着眼睛的。眼睛之所以大睁着,很显然,是为了捍卫。艺术的尊严,总是要有人去捍卫的。都不捍卫,岂不是乱套了?艺术神又怎能不哭泣?
       陈国凡先生为侗族音乐保驾护航,是倾尽了毕生的心血的。这样的音乐家,任何时候,都只有我们去尊重去拥戴去祝福的份儿。毫无疑问,我的这些文字,是饱含了浓浓的尊重、拥戴和祝福的汁液的。

 

 

       图片说明:左二为陈国凡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知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