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什么,就应该去补什么。缺而不补,便是永远的缺失。生命系统一旦有了缺失特别是严重的缺失之后,自然也便残缺不全、稀里哗啦、噪声不断了。此刻,一声声,在呼唤着我们的,是补血!补血!补血!……是的,我们的生命,是万万不能气血不足的。
这个“补血”,自然是与我们的精神气血中的“读书”密切相关的。最好的补血方式,永永远远,都是读书。之所以一定要读书,是因为书的世界里应有尽有。那里的白莲花,大如盘,鲜净可爱,而且可以当仙药来使。
热爱读书的人,是气血充盈的,生机勃勃的。清代著名学者陈梦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陈梦雷的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正因为陈梦雷热爱读书,并且读书破万卷,康熙皇帝才专门赏给了他一套房子,供他存放万卷藏书。也正是因为他热爱读书,康熙皇帝才赏识他信任他,安排他给三皇子胤祉做老师,并赐给了他一副楹联,上书“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也正是因为他一向喜欢以读书的方式来补血,他才得以美意延年,因此而活了91岁。众所周知的《古今图书集成》,便是他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对15000多卷图书进行分类,然后编撰而成的。如果陈梦雷不是一位读书人,像《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浩大的工程,他就不可能会独立完成。那么,世界上自然也便少了一部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大型类书了。
拒绝读书的人,是失血严重的,十分苍白的。你听,读书的人在说“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你咋不上天呢”;你听,读书的人在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睡你麻痹起来嗨”;你听,读书的人在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和你聊不到一块去”;你听,读书的人在说“勿聒噪乱视听”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不要瞎BB”;你听,读书的人在说“君额上似可跑马”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你脸大”;你听,读书的人在说“执子之手,子执资斧”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却在说什么“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能一样吗?谈吐不同,境界也不同,正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巨大的分野啊!
当然,还有命运的分野。一般来说,用读书的方式不断地在给自己的生命补血的人,其命运,都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通过读书的方式先补血,然后成为文化疆场上的血性男儿或血性女儿的?
读书,是大补,既补脑,也补心,更补血……因此,说书是一种世界上的最好的补品,怕是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也只有那些坚信不移的人,才会从书的世界里领受一份一份的上好的补助,或直接地补入自己的骨血,或直接地补入自己的思想……补入之后,自己的生命世界里的白莲花,也便大如盘,并且鲜净可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