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洛克教育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花几分钟的时间,让你来描绘一下你的未来,是一点儿也不难的。难的是,如何地按照你早就已经绘制好了的那张暂且还处于虚拟状态的图纸,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进行最为精美的施工。这个施工的过程,才是最最重要的。而且,是必须要严谨,丝毫也松动不得的。
不信,你松动一下看看?你的生命松动了,你的行为就会也跟着松动,进而出现越来越多的松动现象。这时候,你的人生的工程和生命的大厦自然就会深受影响,就也会随之彻底地松动。也就很有可能,在眨眼之间,就稀里哗啦,彻底倾覆。我是见过的,估计你也见过。因此就说啊,这既是一个醒目的事实,也是一出常见的悲剧。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远离各种各样的悲剧,才是正道。
说着说着,我就想起了非常多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1485年,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之间的博斯沃思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役,将最终决定谁来统治整个英国。因此,当兰开斯特王朝的军队迎面袭来的那个早上,约克王朝的国王理查三世便匆匆地跨上了自己平时最最喜欢的那匹战马。可是,这时候,他才突然发现,那匹战马的马蹄铁有些松动了,必须重新钉一下才行。于是,他就十万火急地来到了一名铁匠的面前:“快!快啊!越快越好!给我的战马重新钉一下马蹄铁!”“哦,那你,得等等才行”,铁匠有些为难地答道,“前几天,我刚给国王的全军的马都钉了马蹄铁,铁片,差不多都用完了。现在,我得去找些铁片来才行。”“可是,时间不够了啊!有多少你就用多少好了!”理查三世显得十分焦急。听到了这里,铁匠二话没说,便开始埋头苦干。终于,用一根粗长的铁条弄好了四个马蹄铁。然后,就开始钉钉子。当钉完了三个马蹄铁之后,铁匠才终于发现,已经只剩下了两颗钉子了。“哦,你再多给我一点时间吧,我必须再砸出至少一颗钉子才行。”铁匠满怀歉意地说。理查三世心里在想,少一颗钉子,又有什么要紧的?于是,就说:“算了,已经来不及了!有两颗就钉两颗好了!”结果,铁匠就只给第四个马蹄铁钉了两颗钉子。这时候,军号声已经越来越急促,似乎是在催他快走似的,因此,还没等完全钉牢,理查三世就已经急急火火地打马而去了……“冲啊!冲啊!冲啊!”理查三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勇猛进击,转眼就杀入了敌阵。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精神,理查三世自然是有的。可是,东奔西突,东拼西杀,那个没有完全钉牢的马蹄铁,终于,还是坚持不住了,越来越松动了……最终,就彻底地脱落了。结果呢,眨眼之间,战马就摔倒在地,受了重伤。理查三世自然是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同样受了重伤。突然失去了指挥,理查三世的部队自然是乱作一团……不一会儿,兰开斯特王朝的士兵便俘虏了理查三世。战斗,就此结束了。
教训,确确实实,是痛入骨髓的。而造成了这次痛入骨髓的教训的直接原因,便是因为马蹄铁松动了;马蹄铁松动的根本原因,便是因为少了一颗马蹄钉。因此,从那以后,世人也便牢牢地记住了这样一个警句:失了一颗马蹄钉,便丢了一个马蹄铁;丢了一个马蹄铁,便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便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便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便亡了一个帝国!
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自然是同样醍醐灌顶:“马,马,一马失社稷!”
若是把理查三世的故事比作一个盒子,稍稍翻检一下,我们自然也便不难翻出这样的一些哲学:松动,是松动不得的,无论是骨头,还是意志……时常地检修一下自己的生命系统,看看哪些内在的钉子没有钉牢,看看哪些隐形的螺丝没有拧好,各种各样的隐患,才会减少到最少,或最低。还有,就是,所有的大错,都是由最初的小错铸成的。因此就说,一差二错也好,三差五错也好,都是千差万错的祸因。至于“细节决定成败”,那样的意思已经被人说烂了,我就不再去凑那样的热闹了。
说到底,我们这一生,就像是在征战,既要征服形形色色的恶鬼,也要击败各种各样的邪魔……我们骑在时间的马背上,骑术再好,若是不注重那些看似很不起眼的隐喻意义上的马蹄钉,最终,我们也是会输给命运,因此而抱恨终天。
松动必输,换个说法,就是懈怠必败。纵有千万个说法,其实,也是只有一个意思:要想不输,不败,那么,唯一的前提便是,时常地检修,时常地加固,以此,来确保自己的江山固若金汤。
人生,说穿了,还不就是“一个人的战争”么。这“一个人的战争”,无非就是“输赢”二字。输,是无论如何也输不起的。因此,我便作歌曰:
不疏忽,不草率,
细细密密做安排;
不松动,不懈怠,
扎扎实实做彩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