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了很远很远的路,穿越了大半个城市之后赵丽雯的总是不辞辛劳的妈妈终于把载有赵丽雯的文集的移动硬盘递到了我的眼前……从我眼前的这个玲珑的移动硬盘里争先恐后地跑出来的涵义,我自然是非常地清楚,它,它的肺腑里,装着赵丽雯的肺腑,以及打量,以及凝思,以及微笑,以及泪水,以及许许多多的日月……于是,我就用我的心,郑重地,把它接下了。
顿觉,沉甸甸的。有春秋,有冬夏;有喜怒,有哀乐;有酸甜,有苦辣;有低吟,有浅唱……自然是沉甸甸的。因此,在接通了我的电脑的同时,就也接通了我的大脑。赵丽雯的文字,也便开始一一显示在我的脑屏上了。
赵丽雯既写诗歌性质的文字,也写随笔模样的文字,更写散文形式的文字……写着写着,她的手中的笔,也便有了一种硬度,并且有了一种温度,进而有了一种风度。笔,陪伴着她,在文字的世界里走着,走着走着,也便留下了越来越多的足印。足印,深深浅浅,却自自然然。
自自然然,永永远远,都是写作美学上的一个重点,当然也是要点。在突出这个重点和要点的过程当中,赵丽雯的表现,自然是诚恳而且耐心的。一个人,越是诚恳,越是耐心,就越是适合做文字工作,或从事文字的事业,这层涵义,从一开始,我就是认了它并且坚信不移的。因此,我就看到,赵丽雯一直都在诚恳和耐心的护送之下,自自然然地走着……时而,用她的手中的笔,剥开层层云雾;时而,用她的手中的笔,去拉直一个又一个倔犟的问号;时而,用她的手中的笔,去点化或感动一块又一块顽硬的石头;时而,用她的手中的笔,去开垦一块又一块荒地……笔,在她的手中紧握着,一种信实也在她的心中紧握着。握得久了,她的手上,也便有了越来越多的温度,以及力量。似乎,有一种旋律,也被她越来越紧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热爱,也便纷纷涌上了她的心头;热血,也便一次又一次地洒在了她所认定的写作的版图上;热望,也便一次又一次地抬起了它的头颅;热潮,也便开始频频地涌;热风,也便开始呼呼地刮;热力,也便开始布满了她的周身……为此,她牺牲了太多太多的休息时间。也就是说,当很多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她却用她的手中的“指挥棒”,在指挥着文字的乐队,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特别的演出……能吃苦,这点,赵丽雯确确实实是做到了。写作,从来都是能吃苦的人干的活儿,估计,赵丽雯是早就悟出了的。否则的话,她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迎难而上,甚至逆流而上。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有一首歌,也便越来越响亮地响在了她的生命的唱片上,并且,是反反复复地在播放。
在北京,在北海,在南宁……我是多次欣赏过赵丽雯的朗诵或朗读的——《血液里的桨声》、《将芬芳倒向空中》、《梦想火车站》、《后视镜里的一杯茶》、《我要守护它》、《你说你爱雨》、《捕梦人》、《我摩挲着那串玉石》《小米一家的幸福周末》……一首首,一篇篇,就如流水一般,从我的心上流过,带走了一些时光,也带来了一些时光。带来的时光里,有我的日益清晰的确信:只要,赵丽雯一直一直都沉着应对,那么,赵丽雯的笔自会激活越来越多的文字,并且,把众多的文字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只因,她的血液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一样的桨声。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都有音乐一样的桨声的。
桨声欸乃……“欸乃一声山水绿”啊,“欸乃一声天地宽”啊!
“繁星缺席的那个夜晚/我在场,海也在场/我和海,正在进行一场别样的对话/即使,被四周的鸟儿听见了/也无怨无悔……”你看,赵丽雯在她的《血液里的桨声》里已经是明确地表明了:她和时间的海,正在进行着一场别样的对话。对于这样的对话,她是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并且是无怨无悔的。
于是,我就想说,自然是对赵丽雯说:在时间的海洋上,以自己做桨,或以笔做桨,尽管去划动,也就是了。“划动”的内涵,说穿了,便是活着的内涵,以及写作的内涵。在持续的划动当中,激起越来越多的波澜,留下越来越多的声响,而且,也越来越可靠地强健着自己的心魄,越来越可喜地装扮着自己的岁月,人这一生的精神上的重点,也便愈加突出了。
珍惜每一只萤火虫,包括文字的萤火虫,情感的萤火虫,思想的萤火虫,希望的萤火虫……久了,一个人的乾坤,也便是亮亮晶晶的了。肯定的,一向以“珍惜每一只萤火虫”为理念的赵丽雯是会同意我的这个说法的。于是,我就再次,看到把写作视为生命中的重要支撑的赵丽雯在奋力地划动着她的血液里桨……
注:本文为赵丽雯文集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