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意思是说,是君子的,就应该以理服人,而不应该是以拳相向,否则的话,就不是真君子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真切地觉得,它只不过是一句俗话,而不是一个真理。真理,应该是这样的,也必须是这样的:真正的君子,该动口时就动口,该动手时就动手,该口手并用时就口手并用……如此这般,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真正的君子之风。
当然,关键,还是要看君子所面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对象,所面临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所面对的,如果是一个君子,自然也就很好办了:只动口,不动手;所面对的,如果是一个恶人,那么,也就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既动口,也动手。光辉的《旧约全书·申命记》里还说呢:“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一个“还”字,实在是,大有学问。做人,是要有学问的啊。
世界上,任何时候,都是既有君子也有小人,既有善人也有恶人的。对于君子和善人,赠以春风,赠以鲜花,很显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于小人和恶人,报以凛冽,报以冰霜,很显然也是在情在理的。否则的话,含混一团,是非不分,就是丧失了最最起码的原则了。原则,在这儿,是必须要分明的。越是分明,就越是有风度。
你看,铁牛李逵,在抖动板斧特别是挥动板斧的那一刹那,是何等地有风度啊!无论是江州劫法场,还是元夜闹东京,还是打死殷天锡,还是斧劈罗真人……他的“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的形象,始终,都是那样地逼真,太逼真了。因此,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才说:“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的好批语。”你能说,被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由衷地称作“梁山泊第一尊活佛”的李逵不是真君子?
还有,叶问——你看,当中国人被日本人肆意凌辱、他的好朋友为了一袋米而被卑鄙的日本人用枪活活打死之际,他怒目切齿地说“我要挑战十个”的那一刻,是何等地气壮山河啊!一个一个,都被打得狗一样趴在了地上时,是何等地扬眉吐气啊!你能说,学识渊博、文韬武略、堪称“一代宗师”的咏春拳体系的开宗立派人叶问不是真君子?
还有,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澳洲女孩卡拉尼因汗毛比常人多了一点而遭到了某个男生的嘲讽,甚至,被推倒在地,并吐口水……当他的继父马克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便怒不可遏地在某个公园找到了侮辱卡拉尼的那个男生——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无赖一样的畜生不仅拒绝认错,还在马克面前发出了鄙视的笑声……结果,马克便一把将那名厚颜无耻的男生按倒在地,并且锁喉,紧接着便是一阵痛打……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是这样评说的:打得好啊!如果是我,我也是会这样的,我也是会坚定不移地去选择做一位伟大的父亲的:找到该揍的人,狠狠地揍!揍个半死,只留下他的半条性命,好让他在巨痛中彻底地反思!
我相信,任何一位真君子,是都会这样的,只因,也只有这样,才会捍卫。捍卫,永远都是生命哲学中的一个最最基本的原则。失去了这个基本的原则,即使活着,那,也是狗一样地活着,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的。
因此,我就总觉得,君子动口不动手,太片面、太教条、太刻板、太虚伪了。拒绝活在种种的欺人之谈中的真君子,活得有尊严的真君子,无一例外地,都是站在这样的一个坚定不移的立场上的:为了强力捍卫,为了极力捍卫,为了誓死捍卫,在某些关键时刻,既动口也动手,用口来教训,用手来制服,才是真正的君子的一种灵魂的风度,才是制止罪恶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一言以蔽之,假君子,往往的都是只动口不动手;真君子,往往的都是既动口也动手。既动口也动手,很显然,并不是为了彰显暴力,而是为了彰显正义。正义,是必须要有人来彰显的。关键时刻,特别是迫不得已之时,以毒攻毒,以恶制恶,以暴制暴,以血洗血,以命偿命,才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之风,才会尽显英雄本色,才会让恶孽闻风丧胆,威风扫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