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洛克艺术学校2015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即兴发言
巴洛克公主们、王子们:
我多次提到过“燃烧”、“热情”、“内心风度”等生命篇章里的关键词,也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它们的光辉的涵义,我的用意你们自然是知道的。记得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文化与价值》一书里曾经这样说过:“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拥有更多的光,但他一定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无疑,这是一种默默的提醒,默默地在提醒着我们:即使我们的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特殊,即使我们的生命中没有太多的光,即使我们很平凡,我们也是可以借助一个特殊的透镜,从而将光线聚集起来,让生命在燃烧中体现出更多的价值的。
没有更多的光从来都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法甚至连想也不想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特殊的透镜,或者说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透镜之后也让它一直一直都在某一个地方闲置着,荒废着,不能充分地去发挥它的作用。因此,猎猎燃烧,也便成了一种空想。在空想中度日的人,也便注定了两手空空。
新学期,就仿佛一个美丽的花篮,我们总要从里边获取一些色彩和芬芳的。否则的话,就会两手空空。两手空空,那不是我们的心愿。我们不贪婪,但也决不空手而归。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次非常认真地这样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是的,新的时光里,我们要继续怀着极端的热情才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意气风发,我们才会跃跃欲试,我们才会满载而归。
忘记我是什么时候读过这样一个寓言的了:茫茫夜色里,有两支火把。一支在想,我要燃烧自己,用自己所拥有的热情去迎接让人欢欣的黎明。就这样,那支火把不仅在燃烧中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周围的那片黑漆漆的旷野。是燃烧,让它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光明和越来越多的希望的。而另一支火把,则在想,长夜漫漫,还是等等再说吧。因此,在漫长的等待中,暗夜的寒气和雾水便一点点地把它打湿了。后来,受潮了的它终于觉悟了,想燃烧了,却怎么也燃烧不起来了。是等待,使它陷入了无尽的黑暗的。
要像第一支火把那样,肯定,我们都是这么想的。一味地等待,等来的,必将是无尽的叹息。
古往今来,做第一支火把的人,数不胜数。你看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画的那些“张牙舞爪”的疯子一样的向日葵啊——那既是向日葵在燃烧,也是梵高的生命在燃烧啊!你看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写的那些光芒四射的诗歌啊——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的他,他的代表作《草叶集》里,全是蔓延的火焰!“鼓声哒哒”、“鼓啊!敲吧!敲吧!”那无疑是火焰煮沸的声音,无疑是火焰的激昂的歌唱啊!你看德国作家、思想家歌德,84岁了还在激情澎湃地创作《浮士德》——那是歌德的骨头在燃烧、血液在燃烧、神经在燃烧啊!我们没有理由不像梵高、惠特曼、歌德等优质的生命火把那样,燃烧,再燃烧,在燃烧中驱逐四周的苍茫,在燃烧中体现自己的生命风度和灵魂亮度。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任何时候都没有燃烧的渴望,那是相当危险的!也只有做一个热情洋溢、激情澎湃、豪情万丈的人,我们的世界才会变成一个节日的大舞台!
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便是一个特殊的透镜。心在,一切就都在!我们所能做的,便是聚焦,再聚焦,直到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