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下午,应南宁新兴民族学校邀请去该校多媒体教室做以“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为题的国学讲座。该校全体教师听取了本博主的这次讲座。
讲座期间,本博主结合《周易》《论语》等国学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提出了“‘仁’字究竟应该怎样写”、“内宇宙究竟应该怎么来平衡”、“什么样的看法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和作用”、“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归正”、“生命纹理和精神指纹的辨认”等一系列灵魂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梳理,在理性荒芜、非理性横生的今天,无疑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主义。本博主一向认为,国学即人学。《周易》也好,《论语》也好,经部、史部、子部、集部里的其他国学文本也好,无一不在“人学”的范畴之列,所挖掘或呈示的无一不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内涵,这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实在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真正的国学或人学,都是铆足了劲着力于创新,或者说是在坚守的基础上求证求新求异,而不是一味地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今,非理性泛滥所导致的疯狂、癫痫、歇斯底里、无底线、无原则现象已是随处可见,因此针对日益横斜的反智一族,本博主也予以了高度的理性审视和不讲情面的猛烈抨击,意在招回理性的精魂,从而照理性所说的去做。“只在智力而不是在道德上教育一个人,就等于为社会培养危险品。”美国思想家西奥多·罗斯福所说的永远都没有错。这和韩愈所强调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谓一脉相承。
本博主的国学讲座打破了所有国学讲座的惯有模式,最大的特点便是融进了鲁迅式的审视眼光、索尔仁尼琴式的反思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拷问意识和尼采式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勇气,真正做到了既古也今,既中也西,既平和也尖锐,既结构也解构……其中不乏带电的声音,更不乏带光的祈祷。四平八稳,不痛不痒,春秋笔法,从来就不是本博主的学术风格。既让人懂得学问,也让人知道真知,是本博主一惯的学术驰求。
既是夏天,必有夏虫,夏虫不可语于冰。拈花微笑,即是。
晚,匆忙赶往TT国际,给在那里等候的巴洛克艺术学校写作班九班的学生上写作课。
附记:10日下午,南宁新兴民族学校发来短信来索要讲座文字稿,故而再次声明:本人无论是在广西大学礼堂、南宁剧场等做几千人的大型报告还是在广西图书馆八桂讲坛、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等做几百人或几十人的中小型讲座,从来不用任何文字稿。整理录音,是听报告或讲座的人自己的事儿。录音或录像的使用,根据版权法的相关条例,必须与本人签订相关合同后再另行使用。都知道,国学的核心之一便是礼和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