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不应该是廉价的

(2011-07-30 23:30:52)
分类: 写意散文

感动不应该是廉价的

    温总理在餐厅里埋头吃饭,吃的是一份简单的快餐。这是近来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幅图片的大体内容。很多人看了都说“感动”,他们在“感动”之余还极力号召、鼓动更多的人也加入他们的“感动的队伍”,从而和他们一起“感动”……似乎谁不感动就是没有良心、不合情理、大逆不道似的。就不禁陷入了沉思:一个总理偶尔吃一顿家常便饭也会让许多人如此这般感动出行,可也真是奴才相、猪脑子、没出息啊。多少人类的精英经常地在吃面包或方便面啊;甚至,还没面包或方便面吃呢;更甚至,即使有面包或方便面或更好的食物还没时间吃呢。奴才,可谓遍地都是。在奴才的眼中,一个总理大搞特殊、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铺张浪费大概才是正常的、应该的吧?如果真的是这样,如果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去行事,那,不是奴才也差不多了。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众生平等的怪心理,还口口声声地在说“众生平等”呢。
    事情做镜子,我再一次照见了季文子。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出身于三世为相的贵族家庭,曾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他虽身居高位,却时刻不忘以俭约为立身之本,并要求他的家人也和他一样,过俭朴生活。他平时穿的是陈旧的衣裳,吃的是普通的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屋子,坐的是瘦马破车。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不求别的,除了朝服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衣裳。因此《史记·鲁世家》中曾这样评价季文子:“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此外,他还经常叮嘱家人: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行了。在他执掌鲁国朝政30多年期间,一直厉行节俭,克俭持家,开一代俭朴风气。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的就劝季文子:“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吗?再说了,这样做也有损我们国家的体面啊,人家就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怎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就不想方设法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再说这也不难啊,于己于国都有好处啊,何乐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仲孙这样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啊,可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的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啊!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来体现,并不是以他们所拥有多少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等等来评定的啊。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仲孙一听这话,顿觉满脸羞愧,敬重之余,便也效仿季文子,开始十分注重起生活的简朴。就这样,在季文子的倡导、感召和身体力行之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一派俭朴之风,并为后世所传颂。
    事情做镜子,我再一次照见了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至今还在流传着这样一首颇有警示作用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据说,朱元璋不仅平时自己节俭,即使是在给皇后过生日的时候,也只是用红萝卜和韭菜,青菜两碗,另外再加小葱豆腐汤,以此来宴请四方官员。而且约法三章:日后无论谁来宴请,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正因为此,朱元璋在位期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成了中国历史上反贪力度最大的皇帝。
    事情做镜子,我再一次照见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望族,世袭了伯爵名位,拥有大量的土地,可谓要声望有声望,要地位有地位,要影响有影响,要金钱有金钱……即使这样,他也坚定不移地崇尚简朴,一生都在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一直是以面包、菜羹和燕麦粥为主食,甚至放弃了鸡蛋、牛奶和黄油。偶尔喝咖啡,也从不放糖。自始至终,都是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甚至下地犁耕,做木工活,自己补鞋子,亲自给农民编写识字课本等。67岁的时候他还还立下遗嘱,把自己的全部土地交给农民。1910年,托尔斯泰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儿女还在保持着贵族式的生活方式,毅然离家出走。因此,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托尔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这个世界的财富。
    事情做镜子,我再一次照见了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便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因此,她视俭为要,每当深夜,都要亲自去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里的灯,并坚持皇家用的牙膏一定要挤到一点不剩……
    难道,一个总理简朴一些就不应该了?总理就有特权奢靡?有这样的道理吗?如果有这又是哪家的道理?不是混蛋道理又是什么?
    思绪汹涌,就又不禁想起了很多——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诸葛亮曾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视为修身之道;南宋卓越的思想家朱熹曾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之训;唐朝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曾先后200多次上书指谪唐太宗的过失,并在《谏太宗十思疏》里提出了欲“求国之安”必“戒奢以俭”的观点;北宋堪称儒学教化的典范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训俭示康》一文中提出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奢自败”的主张,同时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无不都是一些俭的佳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等,也便日益醒目了。如果它不醒目,败便会日益醒目,这必然。
    还有,古罗马皇帝、哲学家、作家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一书中也曾一再地强调过一种简单再简单的生活,认为过简单的生活才是所有人的美德。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不仅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过起了非常原始、极其简朴的生活,且在他的《瓦尔登湖》一书中同样一再地强调:我们的生活都耗费在许多的细节上……简单,再简单,才能活出你的信念,转动你的世界……
    奴才相的中国人,都把这些朴素的人生哲学给忘了,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或压根儿就不懂,只懂得用猪脑子去想问题。抓住的,自然也都是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或可笑的问题了。
    想想便知,一个总理吃一顿家常便饭便成了一桩让人感动的重大事件,那世界上的许多精英忙起来的时候来不及吃饭不就更是一些让人感动的重大事件了吗?为什么就没有人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可也真是奇怪啊,再幼稚也不至于幼稚到这般用猪脑子去想问题吧?
    “温良恭俭让”这古训从来就不只是为哪一个中国老百姓准备的,总理自然也包括在内,总理自然也没有奢华的理由。如果总理回归了做人的本色不奢华了就成了众人的感动,那中国人的感动也岂不是太廉价了?
    如果一个人的感动过于廉价了,动不动就滥用“感动”的名义;或自己的感动像投胎一样投错了地方,像扔破烂一样扔到了不该扔的地方;甚至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煽动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他们的奴才运动以此来壮大他们的愚蠢的队伍……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出息的,让人瞧不起的。至少,他们是毫无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说到底,这样的人,都是一些可怜的人,比可怜还要可怜的人。
    中国人的瞎感动或盲目感动由来已久。瞎感动或盲目感动的结果无疑便是,最终不知真正的感动为何物,该感动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感动不起来了。到那个时候,很多人的感情自然也便像天地未开时一样混沌了,不会哭也不笑成了标准的植物人或矿物人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感动不应该是廉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