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还是,醒着的爝火(35)

(2010-08-15 17:11:36)
分类: 写意散文

是,还是,醒着的爝火(35)

1、那是我生命的书里永远都标着着重号的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的这话,被我谱上了曲子,并在我的内在世界里久久传唱……“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朱熹补充说。“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程颐强调说。而我的补充和强调,则都在我的旋律里。
3、一句话,踩着风,来了,它是:大白天我们去看月亮,大夜晚我们去晒太阳……浪漫,莫过如此。
4、季节送给我们每个人一堆颜色,我们的任务就是,让颜色不要拥挤,不要杂乱,更不要相互取笑和打架。是颜色的和睦共处,保证了我们心灵的宁静和安详。
5、女儿经常见我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等等的过程。这天又见——我闭目,提气,运气,随之半蹲,凝气……女儿潜入,猝不及防地拍了一下我的肚子:这里怎么突然肿起了一块呀?运气么,我说。嘿哈,太好玩了太好玩了,女儿雀跃着跑了。转而又来,女儿见我冲完了凉已经坐下,正在悠然地吸烟,书房的上空正飘着丝丝烟雾,说,你看,空中都有蜘蛛网了。我说,我可不是蜘蛛啊。女儿又说,你整天写作,若是有个机器人陪我玩就好了。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平时太忙,太忙太忙,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事业上冲锋陷阵了,陪女儿的时间太少了,自责中……
6、和自己同居,不仅不是犯罪,而且相当必要。梦里梦外,都要和自己守在一起。
7、幸福的做法——配料:健美,自由,爱,另外再加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三重保障;烹制方法:或炒,或煎,或炖,或煮,但不能熬……火候: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
8、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说话,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涵养。缺乏这种自信和涵养的人,必定浮浅、聒噪。
9、无论多简单的一个动作,如果让你一再地重复,最终你也会被烦死,或者说是折磨死。往往的,人不是累死而是折磨死的。
10、我从树下走过,大树送我一身清凉。
11、带着俗见、偏离正见的人越来越多,这便是人类文明的进程十分缓慢的直接原因。
12、风迷住了她的眼睛,她说天空中没有星星更没有月亮……可明明是有的。那个把自己的眼睛摘下来送给她的人,被她说成了是心怀叵测。最终,她嫁给了一只苍蝇,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苍蝇。
13、我在说地的时候,有谁知道,我是为了说天?
14、眼睛里装个望远镜或显微镜,是很有必要的。
15、好心,即使是在口口声声地说爱你的人那里也会发霉,因为到处都缺乏阳光。
16、人的业障一旦膨胀,就会只认俗理不认至理。
17、我嘴角上翘,并不是真笑,是在讥笑天下可笑之人。
18、风,空空荡荡地在飘着……不动声色地就卷走了白天和夜晚……大多的时候,都是这样。
19、形势谁也控制不住,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因此你只管往前走,顺势,不刻意。
20、一个人的俗气,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像癌细胞一样疯狂地扩散,最终导致非正常死亡。
21、突然在想念北方那些高大的梧桐树,他们都是我的好兄弟。
22、阔朗……我曾一度中了魔似的在念诵……念诵中,清气上升……
23、每一粒空气都藏着玄机,每一只鸟儿都衔着玄机,每一朵花儿都在说着玄机……
24、时间是人类的建筑师。太阳是人类的养育师。爱是人类的营养师。
25、最痛苦的便是看别人的脸色活着,因此我不看别人的脸色活着,久矣。超然,自足,便是这样来的。
26、举起我们的心,与未来一起——干杯!
27、我这棵法桐,父母把我随手栽在世界上,造化精心把我养在艺术里……经年,不变。变的只是我的年轮,以及我的越来越柔韧的目光。
28、人说狼是十恶不赦的坏东西,其实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坏东西。狼不吃同类,可是人什么都吃,包括同类,且吃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道貌岸然,装腔作势,莫过于人。
29、不应把视线折断,无论碰到什么样的硬物。
30、看到“我的家”这三个字时,心里只有温暖。我的家,建在艺术世界的最深处。那里,白云翩舞,海鸥欢歌……
31、有些人之所以变得俗了,让人难以忍受了,是因为他们在利益面前总是一再地低头,以致于,低头竟成了他们的一生都改不了的一种习惯。
32、它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是名副其实的花儿。
33、气球说:请放弃我!
34、不是没有新歌,而事实上,新歌有的是,好的新歌也有的是,可众多歌手们还是习惯了沿着老路走,或者说是没有能力驾驭新歌……如我这般唾之,弃之,也便没有商量了。听他们唱老歌,且是假唱,舍命地重复,还不如听录音来得更真切呢。

 

 相关链接:

倥偬(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arb7.html
倥偬(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arnv.html
倥偬(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asa5.html
倥偬(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at55.html
倥偬(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f7y.html
倥偬(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fxb.html
倥偬(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gtl.html
倥偬(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h3l.html
倥偬(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hig.html
倥偬(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jeh.html
倥偬(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l3f.html
倥偬(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rdk.html
倥偬(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xtf.html
倥偬(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eymz.html
倥偬(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03h.html
倥偬(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0u0.html
倥偬(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24w.html
倥偬(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4c1.html
倥偬(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904.html
倥偬(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gw4.html
倥偬(2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i09.html
倥偬(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fqnp.html
倥偬(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if5i.html
倥偬(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iff3.html
倥偬(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ijbq.html
倥偬(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inq1.html
倥偬(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iowm.html
倥偬(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j1dx.html
倥偬(2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jjf9.html#comment1
倥偬(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jx2u.html#comment1
倥偬(3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05w.html
倥偬(3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1jy.html#comment
倥偬(3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9lv.html#comment1
倥偬(3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ooo.html#comment1
倥偬(3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ptu.html#comment1
倥偬(3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2b070100kvh2.html

 

                                       后记
    繁忙的日子的间隙,或在车上,或在会议室里,或在等人的酒店,或在出差的路上……我惜时如金,见缝插针,在随身携带的本子或便携式电脑上,记下了至少八十万字的这样的句子。虽是“散珠断玉”,却弃之可惜。会慢慢地整理出来,利用间隙中的间隙。
    时间的尘土里,有我的“金蔷薇”。不是俄国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笔下的约翰·沙梅的“金蔷薇”,而是我的“金蔷薇”。我的“金蔷薇”,是思想做的,艺术做的。
    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出版我的《倥偬》《即兴弹奏》《见缝插针》《疯长的菩提树》和《有编号的爝火》至少五本书。就类似古罗马皇帝、哲学家、作家马可·奥勒留在戎马倥偬中写下的《沉思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