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本是大英雄,生如沧海死如虹。”
像是一位巍巍大丈夫,屹立于天地之间。这样的挺拔,这样的高耸,这样的超然,顿然让我想起了一种风度,一种风采,一种风雅……它,似在沉思,似在默想……我就觉得,它称得上是一座有着坚忍的性格、结实的思想但又相当虚心的塔。
当然了,它更像是一支如椽巨笔,一直一直,都在蘸着白云或彩虹在蓝天里书写着什么。正是这样的书写,成就了它的超拔的文风——既有挥斥方遒的豪气,又有直指苍天的勇气……这不能不使我联想到大手笔和大气概。
忍不住走近了它——
它叫文昌塔,意为“南方灯火文明昌盛”。也有人叫它“文笔塔”,也可能它的确就是一支巨笔,既有书写的大技巧也有文章的大风格吧。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也即1613年。合浦县城南郊两公里处,便是它永远的故乡。身高36米。八角形状。叠涩出檐。平座虚心。底座直径8.1米,空心内径2.6米。白衣红帽,仰视弥高。每层开着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凤门,其余均是作为装饰用的砖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登高望远,近景远景尽收眼底。
七节。七节与气节谐音。当年的建造者在建造它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想到了这层涵义,我不知道,但我坚信它确有气节。大丈夫就该有大气节,它有大气节。“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一说到气节,我的脑子里便立刻滚出了这些熟句。
再细看——
拱门边和塔角边均为红色。这红色,就该是文昌塔的红色授带了。红白相间,怎么看,都美得像是一首诗。再加上蓝天、绿地……来到这里,便等于来到了诗中之诗了。它的深藏的诗意,自然是只有懂诗的人才会品到的。
文昌塔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很高的价值,这自不必说了。单凭一个“广西南部宝塔之冠”,就已经说明它的重要了。
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也能如文昌塔这般正气凛然,直指苍天,不畏风雨雷电,我想,境界就成了。
于是,这次旅行,也便隐含了“拜师”之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顿然,我便消去了诸多的迷惑,眼看着迷惑就如塔顶的闲云一样越飘越远了。
我之所以久久地注视它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文昌塔在堪舆学中一向被视作常用的化煞工具:“此物为最常用之法器,利于读书及事业等。元朗屏山就建有此类风水塔,因此该村在古代常出秀才在现代多出大官。小孩可将此物放在床头,成人可将此物放在桌台,学者将之放在书柜中,就更有利于文思敏捷。”这里所说的文昌塔,显然是指文昌塔的模型。
在文昌塔领受了一番禅意之后,再去塔旁的汉墓公园里走一遭,也便更加直澈心源了。当然,若再有时间,从这里继续往前,去诗情画意的星岛湖接着领受,就更会心思荡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