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受伤了,这没什么,不就是皮肉受了点儿苦么,何况还不是了不起的苦。人活着,总有皮肉受苦、伤筋动骨甚至撕心裂肺的时候,皮肉永远不受苦,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没听说过哪一个人一辈子皮肉不受一点儿苦的。皮肉受苦,这是在时间的战场上常有的事。皮肉受苦,其实也是教训的一种,教训多了,最终就会实现,皮肉不再受苦,或尽量地减少皮肉受苦的次数。光有经验没有教训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做到这一点的。大多数人缺的其实不是经验,而是教训,教训才是关键的关键。要不,就不可能会有“吃一堑长一智”这种说法。
不妨再来复习一下那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个打渔的人,他有着一流的海上经验和捕鱼技术,因此被当地的人们尊称为“渔王”。可是,渔王一天一天地老了,而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却都平庸得很,总是捕不来鱼养活自己,为此他非常苦恼,便四处寻人诉说:“我真是不明白,真是不明白啊,我捕鱼的技术在我们这一带算是出了名的,可我的儿子们却一个一个都这么不争气。我从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起就开始把我捕鱼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了啊。我苦口婆心地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不容易漏掉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不容易躲过鱼……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许多的渔民的儿子,真是让人纳闷儿了。”一个渔民听了他的诉说之后,问他:“你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的吗?”“是啊,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不仅手把手地教,而且教得十分仔细十分耐心。”渔王坦白地说。“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渔民又问。“当然是啊,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都让他们跟随着我,随时随地地向我学习。”“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在这里了,而且是显而易见,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经验固然重要,教训也同样重要,甚至比经验还要重要,没有刻骨铭心的教训和没有丰富的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说到了这儿,渔王若有所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究竟犯在哪里了。
教训。所有的伤害其实都是在给我们补教训这一课。我们有了足够的教训,才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经验,要不,经验就会徒具形式。
有些人为了成大器,还专门去找类似的苦来承受呢。因此就有了《孟子•告子下》里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说来,这皮肉之苦,显然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古代的那些贤士和武士们,他们敲骨取髓也好,刺血济饥也好,布发掩泥也好,投崖饲虎也好,断臂求法也好,无不是为了“无上妙道”。因此,达摩初祖就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后来,“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也便成了一条铁律。掌握了这条铁律的人,才是真正的铁汉。厄运看着铁汉也是怕的,自是不敢轻举妄动、轻易造次。
身体受伤了总有痊愈的时候,痊愈了也便没什么了,即使有伤疤也没什么。如果伤疤正好在脸上,也就是,最多难看一点。脸难看,心不难看,也就没什么。现在我的意思也许你已经彻底明白了,皮肉难免受伤,心也难免受伤,但皮肉受伤和心灵受伤相比,自然是心灵受伤更加要命。皮肉受伤不太容易致死,心灵受伤却很容易致死。想想那些自绝的人,自然也就十分清楚了。是的,心不死,就一切都好办。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里的这句话,是庄子让我们用大字刻在心上的。刻在了心上,携带着这样一句话上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至于会沦为一个半死不活和行尸走肉的人。因为,这时候,经验和教训已经成了我们的左膀右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