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71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里藏着朱砂掌

(2009-04-22 01:17:19)
分类: 文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guilinlife.com/glwb/html/2009-04/24/content_75204.htm

                             蒋育亮小小说三题读后
    蒋育亮的小小说,总能把人的心揪得紧紧的。只要你的心从他的小小说里路过,保准逃不脱,就总能被弥漫在其中的一层薄薄的雾打得湿湿的。这“湿湿的”涵义,就是我不说,你也会明白。即使你是铁石心肠,硬是装着不明白,你的眼睛也会被心里直往升的一种咸涩的液体泡软,直到你彻底地明白。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心在场,你就不可能会不明白,不可能会完不成“悟的功课”。按说,蒋育亮的小小说也就是那么千把字,还有更少的,比如《孩子的眼神》《人生路标》,才五百来字,全像巴掌,何以来得那么大的力气?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在少林寺所见过的“朱砂掌”,就那么轻轻一推,五脏六腑就招架不住了,尽管朱砂掌并没有虚张声势,只是在光环、灵活、恬淡、虚空的功法下强化了修性炼意的内涵。因此,在这里,我很乐意把蒋育亮的小小说称作是文字里藏着朱砂掌的小小说。蒋育亮的文字不推则已,只要是朝你轻轻一推,你就会有感觉,直到这感觉大面积地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心灵的感染,甚至震撼,便是这样来的。
    这是一种本事。写小小说,能够得此本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蒋育亮默默地练了数十度春秋,看来这功夫并没有白练。
    小事件也可以写出大气象,你不信不行。印度作家阿伦德哈蒂•罗易的“小也是神”,你不信不行。因为,有蒋育亮的小小说在佐证着,说服着。我不禁又想到了自然的力量,朴素的力量……因为蒋育亮的小小说从里到外全是自然的,朴素的,自然得就像是一朵悠悠而至的白云,朴素得就像一场簌簌而来的春雨。甚至,我还想到了小蚂蚁的力量——小蚂蚁可以扛起比自己的身体重几十倍的重物往前移进;还想到了滴水穿石的力量——就那么一滴水,滴着,滴着,一块坚硬的石头就被穿透了……
    这年代,许多人都“好大喜功”,而蒋育亮却“好小喜功”,不仅好小小说,还在与小小说相互推进的同时破解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深层内涵。这就告诉了我们,“小玲珑”和“大玲珑”之间的秘密关联。蒋育亮的小小说从体型上来说显然是“小玲珑”,从魂魄上来说却是“大玲珑”。而这“大玲珑”,研究易学的人都深谙,它是一种重要的化煞工具。小小说能够上升到化煞作用,那是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人类的精神,越来越需要这样的化煞作用。即使你拒绝生活化煞,肯定也不会拒绝生命化煞,除非你拒绝从低处走向高处。说到了这儿,也许你已经明白了,蒋育亮的小小说,全是一些让我们人类从低处走向高处的小小说。这与那些悄悄地往文字里放激素或投毒从而让人类从高处滑向低处的写匠,形成了白和黑的对比。
    是的,蒋育亮的小小说,全是一些有尊严的、值得人们去尊重的小小说,因为里边有大爱,有博爱,有深爱。如果你对文学有仇,也不可能会对爱心有仇,何况蒋育亮的爱心是“普照的爱心”,连你也照耀着。你看,当一车的人都在计较那个长着“三只手”的孩子的动作时,蒋育亮却在计较那个孩子的复杂的眼神,因为,只有蒋育亮一个人读懂了那个孩子的眼神。因此,一颗沦落的心,便被止住了。尽管《孩子的眼神》里没有一句是说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句句是“说教”。这便是爱心在发言,艺术在发功。《死去活来》也是,也是爱心的照耀。陈大宝的娘不止陈大宝这一个孩子,可在陈大宝的娘要花巨额才能挽回自己的生命时,就只剩下陈大宝这一个孩子了。一千多字,却跌宕起伏,跌宕起伏中让一颗爱心像礁石一样凸显了出来。《人生路标》尽管没有正面去写爱心,却比正面去写爱心更有力量。首先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且是内在的真实,触及了人性玄关的真实。好小说,如果不逼近这内在的真实以及人性的玄关,就不可能会直抵人心,并跻身于“光辉的小说”之列。《哥林多前书》里的那句穿透历史时空的话——“信、望、爱,爱是第一义”,很显然,蒋育亮是在用自己的心经一再地诠释着。
    除却有形、有魂、有味、有益之外,蒋育亮的小小说还善于在氛围的营造上下功夫,从而用“外氛围”来渲染或烘托“内氛围”,就比如《孩子的眼神》里的那句“满天的雪花仍然在纷纷扬扬地下”,《死去活来》里的那句“春光和煦的1995年的那天,天气挺好。可陈大宝的心情不好,像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阴阴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句子。正是这些看似轻型、道具和装点的句子,无私地帮助蒋育亮的小小说完成了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并激起了接受者的独特审美,唤起了阅读者的特殊情感。蒋育亮的小小说,迥异于现象的实在,直接和“物自体”、“终极的实在”等等焊接在了一起……至此,我们也便十分清楚了。尽管蒋育亮十分吝啬他的文字,却毫不吝啬他的思想;给予的篇幅很有限,所暗示和传达的信息却广袤无边。正如,“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

 

    附记:

    蒋育亮先生是一位有情怀、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家。《桂林晚报》要推出他的一个专版,并配发评论。这些文字,也便应运而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