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71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磬的艺术海拔(二)

(2008-07-24 09:48:22)
标签:

评论

分类: 文学评论

                                 5、用诗意来诠释诗意

 

    音乐的诗意和其他艺术的诗意其实都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它们表现的形态有所不同就是了。
    以下这些诗意,便是我用文字的相机从傅磬的音乐景区里所随手抓拍下来的一些音乐的诗意——

 

    《三月三九月九》:吉祥在走,走在“三月三”和“九月九”两个壮族的重大节日的前头!喜庆在走,走在你的梦他的梦我的梦的上游!走啊走,伴着心的火热,生命的豪迈,岁月的风流……走啊走,走出了黄钟大吕,也走出了民族金秋!情切切,意稠稠!
 (吴远雄教授“插话”说:“音乐一开始,合唱队便以铿锵有力、富有舞蹈节奏感的呼号,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火热的民族大团结的歌舞盛会中。歌曲旋律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音调特点,把民族团结的内涵融化在歌声中。歌中领唱与合唱伴唱的交替、穿插出现,既体现了一领众和、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精神,又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立体感和宽广感。”)
    《老王》:有笑,有泪,笑是暖暖的笑,泪是烫烫的泪……还你许多深情,送你许多回味!这老王,是行走的一座山;这《老王》,是树起的一块碑!荡气回肠,涤人心扉!
 (徐沛东先生“插话”说:“《老王》基调很质朴真诚,不张扬,用故事的手法,以人物来贯穿。这个作品不豪华,它写的是一个基层的干部,有一种很质朴暖人心的味道,词曲创作和镜头的运用等方面都很得体,很抢眼。”)
    《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喜悦堆成了山,憧憬汇成了湾!挑着好年景,也挑着好乐段,过了一山又一山!连太阳和月亮都尝到了,那音符中的欢快和甘甜!这时候,心灵突然就变成了时间的神仙以及神仙中的神仙!
    《神秘的天坑群》:地方也神秘,旋律也神秘!这神秘在空中飘,空中就有了玄机;这神秘在心里跑,心里就留下了谜!仿佛是在梦中,又仿佛是在诗里!梦是幽深的梦,诗是走不到头的诗!梦和诗!旋律紧紧抓住的,就是这诡秘、迤逦的梦和诗!……疑为天曲!
    《山歌年年唱春光》:光的质地,花的味道,以及歌中之歌的美好……飘啊飘,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高,远到冬天摸不到,高到荒凉够不着!只有歌和春的联手、心和心的联盟,才能把这春的童话打扮得越来越多姿,越来越妖娆!
    《人民公仆》:由衷地开始,真诚地继续,开始的是一种喜爱,继续的是一种拥护。对比,再对比,情感的对比和音乐的对比加在一起,就突出了热泪、热量和热力。
 《壮族大歌》:悠远地传来……传来的,是魔力!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如风在飘,如火在舞……壮族大歌虽壮,却非仅仅是壮丽;壮族大歌虽大,却非仅仅是大气!它是歌的牵挂,歌的关怀,歌的情谊,歌的祝福!
    《兄弟姐妹》:从心里涌出,不断地涌出……爱的暖流,情的热流,涌出……有欢快的浪花,更有喜悦的涟漪……一只满载着祝福的船儿,渐渐远去……
    《京族哈妹》:甜美,又不仅仅是甜美;沉醉,又不仅仅是沉醉……反正,就如京族哈妹一样,让你不忍掉转过心灵的背!
    《当兵来到左右江》:自豪,骄傲,都在里边了!里边的里边,有一片绿地,更有一片蓝天!绿地上种着男子汉,蓝天上长着日和月、虹和练!
    《美丽的广西》:花团锦簇……载歌载舞……如火如荼……用音乐留住的,是你的肺腑,他的肺腑,我的肺腑!
    《我唱山歌请你来》:你不来,也要请你来!有山有水,有歌有酒,有爱有情……请你来!来了,你就会像山歌一样住下来!心住下来,梦也会住下来!
    《美丽的歌谣》:在心灵的山谷里缭绕,在时间的广场上奔跑……缭绕!奔跑!
    《山歌一唱妹就来》:一根用情丝拧成的绳子,没有商量地,拴住了你!心和心在一起,福和福在一起!在一起!
    《捶苗布》:捶呀捶呀捶呀……把你的心也捶醉了!这时候,你的心就会再去捶风情,捶日月……越捶越有劲儿,越捶越火热!
    《苗山雨》:旋律像苗山雨一样,从空中洒下,洒下……淋湿了春,也淋湿了夏,淋湿了你心中的诗,也淋湿了我梦中的画……红了一片的,是幸福的花!

    《不老的山乡》:一阵年轻的风,清爽的风,从大地吹向天空……
    《迷人的鸳鸯江》:圆你的鸳鸯梦,最好是在这诗情画意的旋律中!
    《一句情话老了还在等待》:云有多高,心愿就有多高;水在怎么绕,心声就怎么绕……讲的既是“桂林故事”,更是“生命纲要”……“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掉”!不信,你不会活到老感动到老!
    《我送你人间最美的青罗带》:心做的青罗带,音乐做的青罗带,浪漫叠着浪漫,缠绵叠着缠绵,情怀叠着情怀……这人间最美的青罗带,通过音乐的手,递给了大自然的歌台和时光的舞台……
    《红门红窗红绣楼》:还应该再加上——红灯红火红花红心红运红唇红盖头……红彤彤,红个透!这样的红,才叫红得超凡,红得优秀!
    ……

    或许,这些音乐所赋予的诗意,会帮你进一步地理解傅磬的音乐文本、音乐精神和音乐境界,更广地领略、更深地体味傅磬的音乐世界的标新立异和异彩纷呈!最终,把一个足有一吨重的叹号,竖在心灵的高原上!
    一个菜一个味,我不想再跟着别人的感觉这样去重复了;我只想跟着我自己的心灵的感悟,真切地说,一支旋律就是一个启示!我喜欢,有启示性的艺术!

 

                         6、《桂林故事》:另一座艺术的丰碑

 

    我不能不谈到《桂林故事》——2006年12月5日在南宁首次上演的《桂林故事》,因为《桂林故事》曾经感动过许多的人,当然也包括我;它既是傅磬艺术世界里的另一座丰碑,也是广西文化界本土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更是广西音乐剧史上的里程碑。
    《桂林故事》不是单曲,而是音乐剧,是大型音乐剧。讲的是,桂林阳朔西街的一个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并通过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呈现了信、望、爱这个大主题。旨在表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遭冷落、望遭冷遇、爱遭冷淡、道德平台越来越倾斜越来越摇摇晃晃的大背景之下,坚守承诺和抱守诚信是多么重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拷问意识”,自然也便隐含其中了;主题的黄金性,自然也便不言自明了。
    《哥林多前书》里曾经这样说过:“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并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这与《桂林故事》的主题可谓不谋而合。信、望、爱,永远都是人类的第一主题,社会的中心内涵,生命的第一要义。抛却了这个主题、内涵和要义,也便抛却了人类美好的未来。
    “一个看似简单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在表现形式上,我们首先采用的音乐剧这种形式。我们立足于广西民族音乐,将民族韵味和时尚气息这二者结合了起来。整部音乐剧的编导和演员都是广西的,我担任音乐创作。我们主要是有这么个理念,这几年我们创作了几部大的作品,很多都是和北京或许多名家合作,经过几年甚至是十多年的锻炼、磨合之后,我觉得广西已经完全具备了驾驭大作品的能力……《桂林故事》演出后,许多媒体都讲过这样一句话——《桂林故事》是标志广西本土意识觉醒的一个里程碑……我相信《桂林故事》会对广西今后的大型音乐作品的创作起到一种启示作用。”
    关于《桂林故事》,傅磬在接受人民网广西视窗副总编辑林鹂采访时曾经这样说过。它的创作理念和精神意义,也便十分明晰了。
    我曾几次和看过这部音乐剧的朋友谈起过这部音乐剧,都一致并且由衷地认为,这是一部浸透人心、撼人魂魄、让人用心灵去拥抱的音乐剧。音乐剧所传达的“一诺千金”的思想,正是越来越恍惚的当代人所急需的。舞台上的酒吧、吊脚楼、红窗子、商品街等等呈现的是实景,飞在舞台上空和生命上空的音乐创造的是极富张力和魅力的虚景,虚实结合,就给了人一种如梦如幻的全新的艺术感受和艺术享受。不少人看了这部音乐剧之后都泪光莹莹,我知道这泪光折射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这泪流得是值得的。当我们的人性越来越干燥甚至干枯的时候,就格外需要泪水的滋润。
    说实话,这还是我迄今为止所看到的第一部让我湿了眼睛同时也让我久久沉思的音乐剧!一句话,它攫住了我的心!
    在欣赏这部音乐剧的时候,我的眼前又一次出现了我在南京夫子庙的左右坊上所见过的那幅由曾国藩所书的醒目的楹联——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桂林故事》所讲的,说白了,就是一直贯穿在泱泱天地之间、护送了我们人类一程又一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道德律”!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思考得越持久,它们就越能唤起我们心中巨大的惊奇和敬畏,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有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在提醒着,有这部让人哭了又笑了揪心揪肺的音乐剧在敲打着,我们实在是不该丢下我们的思索!人类已经走到了今天,可有些美好的东西并没有及时地赶上来,并没有走到看似热闹实则荒芜的今天!是的,我们不能弃这样的思索而去!去了,又能去往哪里?
    “你担当得起你所承诺的一切吗?如果你不能担当你就是个混蛋!如果你能担当,你就担当起了人类的最高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思想分量和哲学内涵在挤压着,捶打着,催促着,傅磬为了这部意义重大的音乐剧,前前后后竟花去了9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和创作时间,其中光准备的时间就花去了4个多月!在创作之前,傅磬曾一次又一次地叩响了百老汇音乐剧的门,是百老汇音乐剧的亲和力和穿透力强化了傅磬对如何通过音乐的肢体去与观众或听众沟通交流的深刻认识,并找到了创作的激情和冲动。这部音乐剧里的26首单曲,每一首都是傅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结果。有的歌曲,也就是老阿婆在剧中演唱的那首情味俱浓的壮族山歌,竟反反复复出现了五六次……我知道这其中的深意是什么!有些东西,我们就是要强调!不强调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用心去“强调”,结果,傅磬就给这部音乐剧“强调”出了一种如虎添翼的艺术魔力。
    傅磬的音乐一直是把人性的光辉托得很高的,而在《桂林故事》里,这种人性的光辉就被托得更高——    我不相信那些不把人性的光辉当回事儿的所谓的音乐家会捧出如此具有人性光辉的大作品来!人性,其实也是一种高度,在人性的高度和观照上,傅磬一直是容不得自己有哪怕是半点儿的懈怠的。
    音乐剧,音乐是定语,没有音乐哪来的音乐剧?没有一流的音乐哪来的一流的音乐剧?如果说剧本是音乐剧的骨骼的话,那么音乐就是音乐剧的血肉,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之后,才构成了一个丰满而美好的艺术肌体。在这样的一种认识和理念的驱使之下,傅磬的音乐便首先变成了一种一种哲学,一种美学,一种思想,一种情愫,甚至一种召唤!
    它既让我们看到了现实性,也让我们看到了超越性;既让我们欣赏了戏剧性,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性;既让我们在对唱、重唱、合唱的音乐构架中找到了人物性格的内涵,也让我们在叙述、议论、抒情的音乐色彩中抓住了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咏叹。说这音乐是多角度、多维度、多向度的艺术展示,恐怕没人来质疑。至于音乐技术处理上的音程跳动、临时转调、时而切分和后附点音符的连惯运用时而把旋律拉开让音乐舒展的交替把握、时而大调色彩时而小调色彩、时而急切而真切时而风雅而风趣等等,就更是没人来质疑了。
    此刻,伴着《桂林故事》的音乐,我便又一次进入了剧中的许多情节的回顾——
    老街是个每句话一旦说出了都要兑现的地方……把壁画当做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惟一的家……他们来是要把孩子画到墙壁上,让一家人永远团聚的……西街人都庆幸没有毁掉那壁画……“我说过一辈子只跟他一个人好,我还在等他的回话,一辈子没等到头,怎么能嫁?”……“这辈子我只能跟你一个人好,你呢?”……耕野在走进老街的时候眼睛失明了,他忽然听到了那首古老的情歌……古老的情歌和一块巨大的红盖头像阳光一样从天而降……
    这些情节,显然也是傅磬的音乐中的情节。故事中应该有情节,音乐中应该有情节,生命中更应该有情节。我豁然了。
    如果说,《桂林故事》中,桂林的美好山水被擢升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海枯石烂也不变的誓;那么,傅磬的音乐就是被擢升了的暗示了,每个音符都在努力地暗示着,一切的艺术都应该是为生命和心灵来服务的!也只有做到了为生命和心灵来服务,而且不计代价,才会拥有自己的艺术海拔!
    桂林故事,音乐故事,生命故事,心灵故事……我默念着!这样的默念,顿然,让我眼前的世界熠熠生辉!
                                             (刊于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200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