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君临天下的心态。这君临天下的心态,就是坐在云端里看问题,看人生,看世相,看一切,超然物外。当然了,这也是一种高度。生命离不开这样的高度。生命没有高度,心灵就不会有高度,精神也不会有高度。“高度说”,其实就是理念、思想、境界、价值、选择、承担等等的一切学说。和这样的学说在一起,共创神话,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可以有很多追求,但核心应该就是这一个追求。短暂之中,你可以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和一件你不喜欢的事在一起,和一个你不喜欢的梦在一起,和一个种你不喜欢的存在在一起……那是生活,却不是追求。在这里,我所说的追求,是你一生的方向,风怎么吹也改变不了的方向,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却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了,一般来说,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有些时候造化会强加给你许些东西,当然都是你不怎么喜欢的一些东西,这个时候你迫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就不能代表你的根本意义上生活态度了。态度应该是明确的,生活方式却不一定是明确的。生活,就是由这些具体的东西组成的,正因为它们非常具体,甚至具体得不能再具体,我们才需要和有些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君临天下的心态。
生活常常让人没办法,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拿出我们自己的办法来。这个“办法”,属于智慧的范畴,当然也属于生命的范畴。把这些属于生命范畴的东西都捋顺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然也就捋顺了。捋不顺,最终,它们就会成为一团乱麻。这团乱麻不断地纠缠着你,影响着你,最终你自己也会成为一团乱麻。乱麻是没有多少用处的,没有多少用处的东西最终就只好等着岁月来打扫掉。
道理就这么简单。不简单的是,把这些非常简单的道理落实到你自己的生命中,从而让你自己的生命也简单起来。简单了,才能谈到简洁。是的,人这一生,是应该简洁得像一个单词的。即使别人给你生命的这个单词附加了很多的涵义,你也不一定非要去接受那些涵义。涵义太多了,也不一定就能使你的生命丰富起来,从而变得更有张力更有魅力。
谁又能说简单的空气不丰富?里面可是什么都有啊,既有生命,又有秘密啊!
“你不工作,你去吃空气啊?”瞧这人说的!不吃空气,还吃什么?不吃空气,人还能活下去吗?有些东西永远都可以不吃,反正就是不吃也不会有什么,但人是绝对不能不吃空气的!一旦连空气也不吃了,懒得吃了,吃不下去了,那他就被死神看好了,最终给无情地拖走了!要避开死神的无理纠缠,话又说回来,还是需要吃空气!
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
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掉!
……
微笑,它向黑夜挑战,向白天、向月亮挑战,
向盘绕在岛上的大街小巷挑战!
你看,人家智利诗人聂鲁达把空气看得多么重要啊!人家宁愿把最最珍贵的空气送给自己所爱的人去享用呢!如果没有君临天下的心态,哪会有如此情怀呢?拿走了一个人的空气,也就等于拿走了一个人的生命,你愿意把你惟一的生命交付出去吗?或者交付给另外一个伟大的生命,或者交付给另外一个伟大的梦想……如果愿意,那你肯定就是有了君临天下的心态了!
君临天下,并不是说要让你远离大地,如果大地真的是在你的心中,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是会远离不了的,想远离也远离不了。也并不是要你远离“人间烟火”,只要人间有烟火,你是无论如何也远离不了人间烟火的。就怕是,人间突然就没了烟火了。所谓的烟火,就是你听说过看到过的那些组成生活的部分,如果在这些部分突然就成了一种假相,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君临天下应该是生命的实相,而不应该是生命的假相。因此千万别和假相在一起玩,一旦玩上瘾了,那就是会危及一切的。世界上所有的哲学都是在教我们怎样远离这样的危险,不信你就和我一起问问伟大的苏格拉底好了——
审判正在进行……既然死神已经来到了自己的头顶,并且在自己的头顶上踱步,苏格拉底依然高昂着自己的头颅申辩——他绝不让自己的头颅被踩下去——最高的美德是智慧!这一刻,哲学史的天空突然就被这经久不息的声音照亮!
抱着对智慧的痴情,苏格拉底继续指斥雅典统治者:“你们邪恶,是因为你们不懂美德!”
——听见了吧?是美德,最高的美德!最高的美德绝对不是一种假相!
再去问问黑格尔,听听睿智的黑格尔是怎么说的吧——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我们的另一个自我。我们看见一棵树,这棵树就被我们认识了。对我们而言,它的存在仅仅是因为它被我们所认识,因此,它的存在就被包括在我们的知识能力之中。它的存在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也是它的一部分,自然是与意识的自我相对立的客观的自我。如果我们想获得真理,不仅必须从我们内在自我的立场看世界,而且必须从世界的立场来看我们内在的自我。假如我们想要遵循理性的最高规律,我们就必须通过最高的考试。”
——听见了吧?最高,还是最高!这个“最高”,就是君临天下!
如果你还有时间,我们就一起去问问高喊着“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的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去问问感叹着“人的心灵真像是一张白纸啊”的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洛克,去问问一心想着“把世界从幻象中拯救出来”的真正的信徒休谟,去问问发现了“两个朋友无论在哪里交谈,都有第三者——上帝在场”的始终在进行着伟大的生命实验的美国道德独立宣言的标志者爱默生好了……
“你告诉我,如果没有我的感知,你还存在吗?
“难道我们要把孩子弄得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歪歪扭扭才高兴吗?”
“难道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不是来自后天的经验吗?”
……
“一个人的心智若在仁爱中行动,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轴上旋转,那可谓他已到了地上的天堂了。”难道不是吗?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都备好了君临天下的心态,他们就不会分得清真相和假相,自然也就不会送给我们一个深沉的思索和光明的答案!由此可见,分辩真假需要智慧,而获得智慧就需要一颗君临天下的心!
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又送给了自己什么呢?我们的心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