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意散文 |
再移近一点儿,便看到了贝江。贝江,就从雨卜大寨直穿而过,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束光芒从雨卜大寨直穿而过一样。如果你去了,肯定就会像我一样,被这束透亮的光芒所洗涤,所浸染。如此透亮,实在是,可以跟甘泉去媲美,和玉液去比拼。既可以当作纯净水来酣饮,也可以当作天堂水来沐浴。也难怪那些如醉如痴的游客们一伏下身来便再也不想起来,那些禁不住诱惑的人们一跳下水去便再也不愿出来了呢。傍晚,我在江边久久地伫立,看夕阳,望飞鸟……在贝江里嬉戏的一群纯真的女孩子所撩起的银色浪花一直在折射着一种久违的美丽;清晨,我在江畔漫步,从宾馆里飘出的一位舞蹈教师的身影嬝嬝移近我的身边,然后就埋进江水十分陶醉地开始洗涮、浣衣……望着她陶陶然醉醉然的样子,我就忍不住问她,怎么不在宾馆里洗,非要跑到江边来洗呢?她嫣然一笑,说,你没发现,这里的水比宾馆里的水更诱人么。我当然知道。我知道,我的问话是多余的,只不过是,我想分享她的一小勺幸福罢了。用贝江的水滋养过一些日子的她,肯定就会更加清亮了,我在想。不久以后,她和她所指导的苗族特色表演队去了北京,说一定就会迷倒一大片呢——是她亲口告诉我的,再过20天,她们就要去北京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广西民族文化周”了。
那些木制的高脚楼,那些独特的民族服装,那些飘扬的笙歌,那些醉人的米酒……就更加不用说了,它们自然会告诉你苗家的缤纷和侗家的斑斓。拿这样的缤纷和斑斓去打扮生活,生活就会别有一番妙丽。用广西人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妙丽得……妙丽得像什么,就只有靠你的想像了。在一座又一座的高脚楼里穿行,曾有人十分形象地这样说,高脚楼的一层是“畜牧局”,二层是“人事局”,三层是“粮食局”……说得大家,无不心领神会。在高脚楼上听芦笙,赏歌舞,看斗马,观踩堂,吃烧烤,喝油茶,对山歌……就更是别有一番意趣了。这时候的你,才会更加知道,生活原本是可以这样丰富多彩的。
坐妹风俗,在雨卜大寨极为流行。据说,坐妹是当地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哪家的小伙儿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便会乐乐颠颠地跑到心爱的姑娘家用歌声去敲门,敲屋门,当然也敲心门。两扇门都敲开了,便获得了步入屋子的资格,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姑娘双双坐在火煻边用对歌的方式来诉说彼此心中的爱恋了。一唱,往往就是一夜。唱几夜的也有。唱累了,他们就用油茶润润嗓子,继续唱,唱个天长地久。当然了,一般来说,是谁都唱不累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力量,而且是排山倒海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力量。
因为雨卜大寨的田地自古就少,因此他们除了种植水稻、红薯、木蓿等等农作物之外,也做养殖、毛竹加工、火烧笋制作、苗山风味包装等等。旅游业,就更是首当其冲了。
说到了旅游业,我就不能不说到他们的路。这里的路,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都一直姓土,姓泥。那个时候的人们,无论是出寨还是进寨,都相当地不容易,如果是坐汽车的话,到融水县城往往要花至少3个多小时;步行,就更是不用说了。自从柳州钢铁公司投资153万将雨卜通往香粉镇的5公里路面全部硬化之后,进城就只需1个小时了。他们节省的,自然不仅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许多新信息都像贝江水一样涌了进来,这里的苗人和侗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闭塞和保守了,眼界也宽了,心灵世界也大了。如今的雨卜,无论是态还是势,也无论是亮亮闪闪的风采还是无处不在的磁场,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精灵。就是这样的一个精灵,使得这里的岁月大放光彩的。因此,我一直就在想,是路为雨卜加冕,并为雨卜送去了更多的光辉的。这些光辉,如今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念想和眷恋了。
群山之间,最细腻的肌肤
是这里的路。用双脚
摸一摸,就会摸出雨卜的心跳
以及苗人、侗人的笙歌和欢舞
……
杨主任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都曾闻风而来,对雨卜大寨的民族风情做过专题报导。看了这些报导之后,美、英、德、意、日、韩等许多国家的朋友们也都曾云集雨卜,观雨卜,听雨卜,赏雨卜,念雨卜……雨卜,也便名声远扬了。相信去过雨卜的人,都会这样说,雨卜对得起“名副其实”这个词。
奔向这里的车轮总是大口大口地吞吃着道路,涌向这里的身影总是近乎贪婪地咀嚼着风情,将要离去的人们总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我知道其中的深层原因了。知道了。只可惜,我不是雨卜的寨民,更不是雨卜的寨王,可以与他们永久地享受雨卜的一切。尽管,我在2006年5月19日我的生日这天在与雨卜的苗民们联欢的晚上曾有幸做了一回幸福的苗王,暂时找到了一种做苗王的荣耀。
“你这样写,肯定是把雨卜写浅了。”另一个我这样对我说。我说,是呵,写浅了。毕竟,我跟雨卜见面才半天时间,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但这半天时间,我毕竟领略了雨卜的风情,领会了雨卜的神韵,领悟了雨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