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意散文 |
就如同乌蒙山、乌拉尔山、乌江、乌苏里江不是黑的一样,乌镇也不是黑的。黑色、黑暗、黑幕自然都与它无关。它是明净的,迷人的。它的明净自然是由众多的水道河汊赋予的,它的迷人自然是由许多的深宅大院、重脊高檐、骑楼水阁、廊坊石栏赋予的。要想寻找“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你到这里来,准不会失望。
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约七千多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过着新石器时代的生活了,只是那个时候,这里尚未成镇。春秋时候,乌镇是吴越边境,因吴国常年在这里驻扎兵营以防越国侵略,因而也便有了“乌戍”这个词。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东为青墩,西为乌墩,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形成。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的《索靖明王庙碑》中首次出现“乌镇”二字。乌镇曾一度隶属浙江的湖州、嘉兴管辖,江苏的苏州治理。这便是乌镇的大概身世了。
穿过历史的烟云,越来越壮大了的乌镇,现在大体分为水乡风貌区、传统民居区、传统作坊区、传统商铺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等等。在这里,你与平日里只有在电影电视中才能看到的古商铺、古当铺、古药铺等等不期而遇,是自在情理之中的了。它们共同所告诉你的古风古貌古韵古味,你肯定不会有一样舍得丢弃的。在心里揣紧了这些,再停下来听听船头上飘来的江南小调,看看古戏台上送入眼帘的皮影戏,顺便买上一块别具一格的蓝印花布,吃上一只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姑嫂饼,喝上一杯色、香、味、形堪称“四绝”的杭白菊,你就会顿然觉得,乌镇的韵致真的是已经领受了很多很多了。
当然了,这还远远不够。你最好是在这里住上三两天,才会来得及让西栅老街、转船湾、逢源双桥、修真观、唐代古银杏等等所散发出来的气韵把你大体渗透。要想完全浸透的话,你就得一生一世地住在这里了。
我终于知道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何以选择来乌镇读书了。这样一个绝妙之地,用一颗绝妙之心,不读出一种绝妙之境来,那才叫怪呢。读萧统首编的《昭明文选》,不能不联想到乌镇所给予他的养育。风声,雨声,水声,书声,不仅使古人心醉神迷,更使今人心驰神往。
我终于知道乌镇为什么出了一个文豪茅盾了。这么好的地气,不养育出一个两个的圣贤来,那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茅盾故居坐落在乌镇观前街17号,是茅盾出生和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茅盾离开乌镇之后的几十年里,据说也几乎每年都要回乌镇一趟,一是去探望自己的母亲和亲属,二是去寻访自己曾经的足迹。亲情和乡情一样,都是无论如何也抗拒不了的。抗拒不了,连同乌镇的洁净、清幽、修养和内涵,都抗拒不了。
我倒是宁愿把乌镇当作是一首大诗里的大意象来看。这个大意象,是桐乡的护符,更是许多人的梦乡。这里什么都有,诗情,画意,故事,传说,风致,风韵,什么都有。来了这里,也便等于来了诗里画里梦里了。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