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想不想吊死在文学的歪歪树上

(2006-10-20 23:40:55)
分类: 写意散文

还想不想吊死在文学的歪歪树上

                                                                    

 

                                    有一位虔敬的文学朋友来访,说完了他的苦闷之后……

                                                            ——题记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强有力的承受大孤独和大苦难的能力,最好还是别去惹文学,碰文学。因为她实在是太喜怒无常了——露出天使的一面,会让你得相思病,苦在心里;露出魔鬼的一面,会抓破你的心,血淋淋的,让你更难受。如果你只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她当然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让你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如果你真的投入了,把全身心都交给她了,把血液也洒给她了,把骨髓也榨给她了,她也未必就能把你放在心上——爱她的人多啦,多你一个或少你一个,反正都无谓。就是你爱她爱得死去活来,山崩地裂,把你的生命、一切的一切都给了她了,也未必就能感动她,回敬你哪怕是半个笑脸。说她热情她也热情,说她冷酷她也冷酷……她就是这么个德性。连她自己都认识不清自己——到底是文学还是杂耍,把握不住自己——究竟是爱君子还是爱小人,理解不了自己——昨天是那个样儿今天又是这个样儿,你又怎么可能认识得清、把握得住、理解得了她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能是说的那种技术活儿吧,比如绣花呵,缝纫呵,做车工呵,做机械活儿呵什么的。用在文学这儿,就不见得有那么恰当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耕耘,耕耘,耕耘……即使你收获了一万担,有人只是收获了一小担,说不定人家还会比你更有脸面呢。时代不同了,做了一却说了一万的人总是比做了一万却说不到一的人要沾便宜得多——谁不喜欢便宜呵——而且,往往的,所有的便宜都被他们沾尽了呢。其实我们的古人也早就有言在先了——磨砖未必能成镜,磨杵未必能成针,坐禅未必能成佛……我们没有放在心上就是了。

       可偏偏就有人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上帝有眼”、“人皆可以成尧舜”、“浸润经年定会鱼跃而出”之类的话——没错,这类的话,是不可以一棍子打死的,它们在有些时候是基本上成立的;可一旦到了文学这儿,它们往往就会大打折扣了——相信来,相信去,也没见“金石为开”、“不负有心人”、“平等”、“有眼”、“成尧舜”、“鱼跃而出”什么的,尽管你已经够精诚、够功夫、够浸润的了。命运高低就是不肯帮你的忙,你就只好晾在那里干瞪眼了。到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相信了,一个只是笃信勤奋而不笃信命运的人,实在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标志。

“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除了写作就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了。说起来也许你不会相信,我连续写了八年了,稿纸满满地装了三大箱,投出去的稿子,光邮票、信封、信纸……就花费了我好几百元,可没有一篇能够得到编辑们的青睐而选中的。尽管如此,我对自己的写作仍然充满信心。对于写作,我已接近疯狂状态。由于晚上写得太晚,我起床也起得晚,一般要到早上9点多才起床。妻子看到我写得很辛苦,也不忍心再叫我到外面去干活。由于这件事,我成了远近闻名的‘书呆子’。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在我的后面指指点点,说我的闲话。我就在心里想,看来在家里是呆不下去了,还不如到外面去打工,利用业余时间来写作。我把这想法和妻子一商量,妻子非常赞同我这样做……”

这是一名叫贺家华的在广东中山市打工的文学青年写下的话。我在网上看到的。幸亏他还有一位非常理解他、支持他的好妻子,要不,他就非背着“书呆子”的帽子尴尬到底、干枯到底不可。你看,他已经够精诚够勤奋的了吧,可到头来却只是换来了一种无奈。幸好,他还怀着信心与热忱,要不,他就一点儿指望也没有了。

我在《山东文学》杂志社做小说编辑的时候,曾经亲眼见过一位比贺家华还要虔诚的文学青年——应该说是“文学中年”了——他每隔不久就要去编辑部里找我一趟,掏出他的近作来让我看个够,总是厚厚的一摞,用方格稿纸抄得整整齐齐的……他亲口对我说,为了省下钱来买书、写作,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妻子也已经烦了他了,说如果他再这样继续下去,整天地神魂颠倒的,没有半点儿出息,就非和他离婚不行。因此临别的时候,他就非常哀伤地对我千嘱咐万嘱咐,一定要让我帮帮他,哪怕是帮他改一下,发一点儿。我左右为难,哭笑不得,就只好像以往那样劝说他一番,安慰他一番——说实在的,就他那样的小说,光靠改是绝对不可能改得出来的,因为实在是找不出哪怕是一点儿改的基础来。内容老旧,语言也老旧,没有丁点儿新鲜的地方,你怎么改呢?除非替他写一篇了。我倒是曾经想过,暂时先牺牲自己的写作,去替他写上一篇,为了救他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理儿,我比谁都懂。可我转念又想,就是我替他写了一篇,发了一篇之后,以后的谁去替他写呢?因为我当时急着要去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处采访,而且还要沿线走下去——济南、淄博、维坊、青岛,一采访就要十几天;采访回来还要马上再接着去《山东文学》设在诸城的得利斯集团公司的第二编辑室值班……也就把这事儿给搁下了。没想,过了才几个月,就听说他真的离婚了。而他自己,也因为精神崩溃,先是住进了医院,后又住进了精神病院。因为没钱医治,过了不到两年,就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你肯定和我一样熟悉,一样有感慨。即使你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无奈和悲惨,你肯定也是活得不是那么很顺当,至少没有那么扬眉吐气的。

早些知道文学的真面目,真的是有好处。可以免得误入歧途,也可以免得死不瞑目。

       文学的真面目是这样的,文坛的真面目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即使文学对你大发慈悲,总的来说对你也还不错,让你安安心心地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文坛也不一定就买你的账。你还得称这个为“大师”那个为“大师”,这个为“泰斗”那个为“泰斗”,去听他们的一派胡言。如果你不小心慢怠和得罪了他们——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儿,只不过是他们自认为你慢怠和得罪罢了。他们一向就是敏感和脆弱的呵——再加上你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去发挥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拜他们的门子,送好酒递好烟,那你就等着不断地去打扫你面前的障碍和垃圾好了。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些人,在掌管着文坛上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呵。如果他们不死,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就会永远地把你拒之于门外,各种各样的文学评奖也会永远地对你横眉冷对,什么都会对你不客气,没好脸,就仿佛地球上不存在你这么个活物似的。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早就已经捆成一捆、结成狼群了呵。如果你根本就不把这些放在眼里,继续写你的,雷打不动地写你的,蘸着血蘸着泪写你的,即使你写得再好,也不会有几个人认你的货的,因为文坛上的失明症患者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多得数不胜数。就是你的数学再好,也数不过来。就是你的作品再好,他们也是看不出好来的,你也就只好在那里自生自灭了。可能,你还会继续两眼放光,内心发烫,一门心思地相信时间什么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未来……可你也真的是太天真了,时间真的就有那么公平吗?时间还不是由人制定的?连人都没有那么公平,难道时间就会有那么公平?被时间重认或追认的,当然是有,可那只不过是时间闲着无聊做的一个小游戏而已,被重认或被追认的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呵。这万分之一,怎么可能会轮到你呢?那么多的冤魂都在排着队,焦急地盼望着,即使有可能会轮到你,也实在是太渺茫了太渺茫了呵。

       你熬呵熬,终于算是熬瘦了,瘦得简直不像个人样儿了,连瘦猴子都不如了,连自己都不敢去认自己了;你拼呵拼,拼来拼去终于算是拼了个半死,差一点儿就奄奄一息、死在文学的路上了,追悼会都在那里热情洋溢地等着你了……走在街上,仍然没人把你当人看,因为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仍然不食人间烟火,既无权无势又无名无利;回到家里,就连你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个人了,因为你上愧老父老母,下愧妻子儿女……你就恨不能一了百了,死了算了。可死就有那么容易吗?好多人早就预备好了的话在等着你呢——这傻瓜呵,这疯子呵,这窝囊废呵,这死不改悔的不合时宜的“当代唐吉诃德”呵,终于算是拉倒了,在文学这棵歪歪树上吊死了!什么年代了呵还在那里不务实?什么年代了呵还在那里傻乎乎地鼓捣那个?说完了还要再补充一句,对着他们身边的孩子再补充一句——孩子呵,长大了,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白痴那样执迷不悟最后碰得头破血流呵!……如果你的灵魂听了这些,不悲凉透顶才叫怪呢!

       如果说文学是小环境或内环境、文坛是大环境或外环境的话,小环境或内环境不给你半点儿温暖,大环境或外环境也不给你半点儿祝福,你不直叹“天凉好个秋”才叫怪呢!

       大多数人的写作,其实都带点儿“纸上谈兵”的味道。纸上谈兵,其实也并非什么坏事情。马谡和赵括这两个纸上谈兵的人,本事就很可以,当然也都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可他们为什么还会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败涂地呢?仔细地一想,原来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智慧结构存在着大问题。因为用兵的方法实在是博大精深的,既需要从宏观上去观照,又需要从微观上去理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其中的大奥妙和大玄机,从而像《孙子·军争》里所说的那样“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或像《淮南子·兵略》里所说的那样“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或像韩信那样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如果不顾天时地利人和,只是一味地一意孤行、自断后路,不活在悲惨世界里甚至死得很惨才叫怪呢!

       你以为文坛就不是一个大战场呵?你以为文坛这个大战场上遍体鳞伤、溃不成军、血流如注的人还少吗?如果你真的已经走上了“战场”,无论如何也退不下来了,或者进也是死退也是死了,那你就好好地在硝烟弥漫中浴血奋战、东拼西杀好了;如果你正准备着上“战场”,却还没有来得及备好必要的枪枝弹药、这武器那武器的话,那最好还是别去了,别去拿着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了,别去送命了。反正死了也是白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先生的遗嘱一共才有七条,这就占了一条。这一条,凝结了鲁迅先生的多少辛酸呵。何况你还不是鲁迅。鲁迅用文学换来了辛酸,你就只有用文学换来辛酸的辛酸了,如果你最终做不了鲁迅的话。寻点小事情过活,至少不至于饿死或饿个半死;如果你一门心思地依靠文学,又没有依靠的命,那就注定了一个结果——饿死或饿个半死了。这时候,人们就会更加瞧不起你,甚至连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这样的人生,我想,还是不要得好,也免得到时候黑灯瞎火地遍地去找后悔药。

除非你永远不后悔,除非你心甘情愿地让贫穷去绞死,除非你赚足了钱厄运怎么也拿你没办法,除非你有很强的免疫力,除非你有超然物外的大本事,除非你感动了上帝……

听到这里,一直静静地坐在我对面的那位文学朋友感叹了一声,然后又感叹了一声,说,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怕了,真的有些怕了!我说,文学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反复无常自然是反复无常,不轻易给人面子自然是不轻易给人面子;中国文坛是个黑社会,丑陋自然是丑陋,恶心自然是恶心……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怕什么?如果你连死都不怕,那你还怕什么?“问君何所尔,心远地自偏”,记住陶渊明的这句话就是了。陶渊明可是悟透了的人呵。那位文学朋友忍不住又说,那你,还想吊死在文学的这棵歪歪树上吗?我说,当然。死在哪棵树上都是死,我早就认准了这棵歪歪树了,从小就认准了它,觉得它是一道景致,而且好挂绳子。再说,近三十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与魔共舞了。魔,至少会给我一些反作用力,让我生得更伟大,死得更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风商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