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意散文 |
着五室两厅的,或住着楼中楼的,甚至更大、更豪华、更阔绰的,
甚至有好几套房子、好几套别墅的,不外乎是空间更大一些,装修
得更好一些,看上去更气派一些,再加上有公车或私车相伴,而已。
说是我一点儿也不羡慕人家,那是假的。租惯了房子住的我,住惯
了蜗居的我,有时候因为房子弄得很尴尬很狼狈很悲惨很无奈的我,
当然是向往像模像样的巢穴,以便能够更好地安顿自己的身体和心
灵了。可是,羡慕之余,我也这样问过自己:如果让你住着他们那
样的豪宅,过着他们那样的生活,完全地放弃你的现在,你愿意吗?
我十分坚定地摇了摇头。我摇头的原因,有这样几个:他们的房子
里太商品气息、太缺乏文化氛围了,他们的生活里太缺乏情调和格
调了,他们离真正的幸福、人间的天堂太远太远了……
单就墙上的那些很糟糕的装饰——要么是“招财进宝”、“一
帆风顺”、“万马奔腾”之类的横匾,要么是千篇一律、几乎是无
处不见的由小湖泊、绿草地、几棵树和几把椅子组成的风景画,要
么是劣质的、有点儿附庸风雅的、称不上是书画的书画,要么是大
幅的、颇有些儿克隆意味的、说是谁也行的结婚纪念照……我就很
看不惯。看着那些东西,我就不来心情。不用说是读书、思考、写
作了,就是活着,也不来劲儿。在饭店里吃饭,和那样的环境不期
而遇,偶尔呆一下、委屈一下,也未尝不可;但长久地和那样一些
俗东西生活在一起,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不是我太苛刻了,而是
那些俗东西一向就不讨我的喜欢。我不喜欢,难道还是我的错吗?
就算是我的错吧,这样的错,反正我也不想去改正。我在悄悄地想,
既然他们有那么多的钱,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几千万,为什
么就不能购几幅像样的油画换上,或干脆搞一点儿类似埃及尼罗河
流域的艺术、中王国时期的浮雕、国王谷风格的壁画在上面呢?就
是搞一点儿有品位的书画、木雕也好呵……我不能对他们说出我的
心里话,我得忍着,我得让我的心里话都烂在肚子里,因为他们毕
竟不是我的知心朋友,养尊处优的他们是不可能理解我的意思的。
人的眼光、爱好、志趣、审美等等一向就是各有不同,甚至迥然相
异,这也倒罢了。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们的家里竟然没有一本书。没有一本
书倒也罢了,却又偏偏商量好了似的在墙上弄上个乍一看上去很像
是书厨、书厨里装满了书的冒充书厨的怪东西。有这些弄假书厨的
钱,实实在在地买一些真书放在那里,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就是你
做主人的没有时间来读,或不喜欢读书,来了客人翻翻书也是好的
呵。就是谁也不读,暂且放在那里,它也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特的
文化气场,慢慢地给你发功的呵。那位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似
乎不太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把书放在无知者的手中,就等于把剑
放在孩子的手中一样危险。我在想,他们至于那样无知吗?
还真被安瑟伦说准了,他们就是无知,说是“无知”的代名词
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你跟他们谈钱、谈权、谈享乐,他们就兴趣盎
然;谈别的,他们就跟木头似的,再也没有任何兴致了。这样的人,
不是无知又是什么呢?说到底,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些捞钱的机器而
已。捞了钱,就千方百计地去兑换成物质,或用它们去寻求更多的
享乐、更大的刺激。至于别的什么,在他们的字典里就根本找不到
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走到我的心里来呢?你给他们谈精神、
谈书香、谈优雅、谈高贵、谈境界……还不是白谈?还不是像南朝
梁代的公明仪那样“为牛弹清角之操”?
在我看来,家里没有书,就没有好的氛围。一个家,一旦没有
了好的的氛围,又有什么美好可言、幸福可言呢?完全用物质堆积
起来的家,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家呢?再说,你的家里,
除了书厨和书籍都是假的,其它的东西都是真的,这究竟是什么意
思呢?不是明明是鄙视人类的智慧吗?难道人类的智慧只配用来作
可有可无的装饰用吗?
还有,一直让我颇感费解的是,为什么买书、读书、追求格调
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不怎么富馀的人,而人一旦有了越来越多的金钱,
就再也不愿与书结缘、再也不去关心心灵的饥饿了呢?爱默生说得
好,只有打开书本时,他们才会苏醒过来。难道,他们真的不想苏
醒过来、永远就那样昏睡吗?博尔赫斯也说过,阅读书籍是一种莫
大的幸福。看来,这样的幸福是与他们无缘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