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出路探索:(二)教育应该“三级跳”
(2010-02-07 08:58:24)
标签:
教育改革三级跳出路中国 |
分类: 丫丫乱语 |
中国的教育制度就像是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教育的一大弊端体现在“应试”上,学习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裹脚布”臭之所在(前一篇已阐述,这里不再赘述)。而教育的另一大弊端则就是“长”。
古时候也不过是“十年寒窗”便可考取功名了,如今的学生生涯则更加漫长,从幼稚园一直念到大学,要花十六、七年的时间,如果再考研究生、拿博士学位,那等学业结束人也已近中年了(现在倒好,连幼稚园都分小班、中班、大班了,也就是比原来的人读书时间又增长了二三年。我看以后再发展下去,就连幼幼稚园都会开出来,人一生下来就得上学了)。于是乎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全抛掷在学校里,全奉献给书本了。如果说这些时间花得值得的话倒也无可厚非。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付出竟都用于啃那些死书,无任何实用价值,很多学校毕业出来的高才生到了社会上竟成了“低能儿”,中国人考试的成绩绝对不亚于西方人,独动手能力与生存能力却远远不如西方人。
脱离实践的读书是无用的,理论不能应用实际,读再多的书也枉然。除了无用外,接受教育的速度也慢得惊人,一个人本可以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它要花上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时间,我本人有亲身体验,我读了三年的计算机专业,才只学会了基本操作(我的计算机水准尚停留在幼儿园水平,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但我确确实实是计算机专业读出来的,而且读的时候也在用心),而这些基本操作在现在看来只要一个月功夫完全可以学会,这个发现令我心情难以平静:我竟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现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话,我一定向法院起诉这家学校!三年的时间竟然就学了这么一点有用的知识,其他的都是垃圾!真是可悲可笑皆可叹可恨!
真想不明白为什么学校那么乐此不疲地将一些无用的垃圾硬塞给学生(功课多得要命,教科书五花八门,每种功课相配套的辅导书、试卷也是数不胜数),然后每天又乐此不疲地重复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
或许是为利所误吧。不这样哪能赚钱?不这样哪有油水可揩?不这样老师们哪能吃香的喝辣的?不这样学校哪有钱来扩建发达?老师也要吃饭,学校也要生存,这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学校完全成了赚钱的机器,老师成了榨取学生油水的商贬,那么教育还有什么前途?国家还有什么前途?
所以教育必须改革,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教育的内容应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为人处世的本领。除了内容进行改革外,我认为还应该对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三级跳,大大缩短教程,加快教育的步伐与节奏。如幼稚园完全可以免除,小学可缩减为三年(打基础),初中高中可合并为三年(增知识),大学三年(学技术)。这样一般人只要花十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投入社会工作,就可以多为国家创造一些财富。于国于民皆是有利的事,请教育界诸老爷老奶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