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能”计划能否堵住“80后”的嘴
——“四部委”稳定房市秩序或是一厢情愿
作者:戴欣明
现在是谁在嚷嚷着没有房子住,买不起房,房价太高,社会上的共识是“80后”。还有个说法,为什么社会上,以及网上炒得这么凶,因为唱跌的拥趸也是以“80后”为主,因为“70后”、“60后”中的买不起房的人也基本上不会在网上发言,因为对电脑不熟悉。
“80后”最大的今年刚刚29岁,国际上的标准在这个岁数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是极少的比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2%,而美国为68%,英国为56%,其它欧洲国家只有30--50%,现在,别说“80后”,就是“90后”都成了买房的主力军,那么这些人里,不用说里面的“啃老族”一定不会占少数,在加上“人文观念”的作用,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住房自有率为什么会这样高。
可以说,现在的商品房价再下跌个50%,对于“80后”的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
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和群众的收入还不高,因此即便有大量的商品住房的供应,恐怕还有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商品房市场当中去解决自己的住房困难。”他认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不会冲击商品房市场。”也就是说会理顺房地产秩序!这可能吗?
在2005年的静态统计看,全国城市有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10平米以下;二是功能不完善。如今经过努力使得1000万户当中的240多万户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在2008年四季度追加1000亿的中央投资中有100亿用于廉租房的建设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
2008年1至10月,北京市供应了共300余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占商品住宅销量37.4%。2008年深圳市面向社会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共2726套。2008、2009年上海都有4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天津建设保障性住房770万平方米,将比上年增加30%。……在未来的一年内,保障性住房在个别区域很有可能一度冲到在建住房总量的50%左右。
我们粗粗看保障性住房中的两个数据要求,上海家庭目前购房申请标准可以参考的数据是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和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上海比较严格)。低于这个标准的基本有望申请。而北京市的规定则是,购买经济适用房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二是申请购房者须是无房户或现住房面积未达到本市规定的住房补贴面积标准。那么说这个标准对于“80后”能有多少人受惠哪?
看来“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会更加稳定商品房市场的秩序,随着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使得不少低收入群体不再掺杂在商品房市场的供应对象当中”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一厢情愿。
综上所述,“80后”不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大部分人是两头不靠,即买不起商品房,又申请不成保障性住房,我看“保障性住房计划”很难解决房地产的嚷嚷声,而这种嚷嚷声不断,房地产的持续想顺畅都难。因为“民意”在某种程度上还真的要关注。
戴欣明
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戴欣明相关文章汇总:
依赖房地产的城市人们已危机重重
房地产市场在为谁准备棺材?
房价快速上涨的危害挥之不去
政府对“唱跌派”下达驱逐令
开车不要跟的太近,以防跟错
“消费恐惧”加剧住宅过剩时代危机
2009年房价将具有弹性
郎咸平错了,2009房地产直奔“无季节时代”
没有富人,穷人也活不好
被奴役了,反而感恩戴德
一个路口就能看出房价上涨的秘密
地产商或是打工仔,董事长另有其人
未来置业者买什么样的房子
中国人只有在限制下生活才舒服
中国房地产界的暴利是小巫见大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