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篱笆墙”

(2009-09-02 19:26:11)
标签:

教师节

难忘

篱笆墙

教室

教师

民办小学

成长

杂谈

         难忘的“篱笆墙”

      每天上班坐公交车换乘地铁时,总会看到上面的这道篱笆墙。在上海这个大城市,现在很少能看到这样的篱笆墙了,所以每次看到,我总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而且也总会想到儿时的篱笆墙情缘。

    在我们小时候,这样的篱笆墙到处可见。

    因当时公办的小学名额不能满足适龄儿童,所以就有了我们就读的民办小学,小学是由当时的几位家庭妇女办起来的,学校的条件比较差,与居民区和工厂犬牙交错,还有一面是临小马路的,学校临马路的一面就用篱笆墙隔开,我们在教室里上课,走过这条小马路的人就可以听见里面朗朗的读书声,有时还会有些住在附近的调皮小男孩,脚踩在有些坏了的篱笆墙上往里面窥视,更有捣蛋的孩子,往我们教室里扔小石子,有很多次还砸坏了我们教室的窗玻璃,这些孩子赶不走,当我们的老师出去看时,他们马上跳下地逃跑,只要我们一上课,他们又来捣蛋。这些孩子有大有小(我们上小学时,因为教室不够,经常都是读半天书,另外半天就几个同学一个学习小组,到同学家里,或做家庭作业,或一起玩耍),当他们捣蛋升级时,老师会派班里长得高大一些的同学去追,有时抓回来的小朋友,往往老师认识,因为都是住在附近,有些还曾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其实也难怪这些孩子,我们那个年代,小孩子在学龄前,不可能都到托儿所、幼儿园去的,一方面,因为家里孩子多,经济上不允许,有老人带的一般就在家里,就是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的双职工,如邻居有老人,就化钱托人看,实在没法再送孩子到托儿所、幼儿园去;另一方面,以前也不象现在这样,那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家长只要小孩能吃饱、穿暖,不要闯祸就行。我们家里因为有娘娘带,所以我们没有进过托儿所,只是到我们略大一点,父母才将我们送去幼儿园,目的是让我们适应一下学校的生活。

    有时,我们在课外学习小组做完了老师留的回家作业,就会想着法的玩。除了跳绳、跳皮筋、打牌、“造房子”(在地上画格子,一个脚在格子里来回的蹦)等等,篱笆也是我们那代小孩喜欢的东西,有些男孩子还会搞些“小破坏”,就是将人家篱笆的竹子抽出来,或当马骑,或折断了当箭用,当然有时还会在竹竿上栓根绳子,当长枪背,......。有一天,一位同学想了个新主意,他将我们带到了一户人家的篱笆前,就看见他们家在院子里种的喇叭花藤蔓,都不甘寂寞的爬在了篱笆墙上,一个个“小喇叭”,仿佛都在对路人吹响;丝瓜的藤蔓也不示弱,也高高的爬在了篱笆墙上,那黄黄的花,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的。可是那位同学的目标不是这些花,而是那些有些枯萎了的丝瓜藤,为了得到它们,必须爬上篱笆墙,于是同学们就“叠罗汉”(一个人踩在下面一个人的肩上),采到了枯萎了的丝瓜藤,这位同学取出了“自来火”(火柴),将折成小段的丝瓜藤点燃,然后叼在嘴上,学着大人抽烟的模样,抽吸着,还真是神了,丝瓜藤居然还真有香烟的“功能”,我们仔细看过了丝瓜藤,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个小孔,可能也就是这些小孔让丝瓜藤能象香烟那样的抽吸。但是这个“小发明”后来还是让老师和家长给“浇灭了”,因为小朋友不能“玩火”。

    记得到了我们小学毕业那年,下面的年级都并到公办小学去了,就我们还“留守”在民办小学,最后要离开学校的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女同学到学校大扫除,抹完了桌子、椅子,檫玻璃窗、黑板,然后扫地、拖地,一切都基本结束了,几位同学在讲台上接“筛子”(就是用几个麻将牌,筛好后,将一个装有沙子的小布包朝上扔,然后按规律摆放下面的麻将牌,但是必须在接住扔上去的小沙包前摆弄好桌上麻将牌)。我和我的好朋友还在那里做着大扫除的收尾工作,说真的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看着这些破旧的课桌椅,简陋的教室,还有那窗外破旧不堪的篱笆墙,心里有种依恋,因为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到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养和耐心教育,所以它们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毕竟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非常明理的少先队员;更有点留恋,因为我们一毕业,这个学校就完成“历史使命”了,和我们一起“留守”的老师,也都要到公办小学去上班了,以后我们再回来,也看不到我们的学校了。后来我们的学校好象成了地区的文化中心,好多年没有到那里去看看了,可能那里早就高楼林立了,再也看不到我们那简陋的校舍,简陋的办公室,和有些破旧的篱笆墙了。

    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我的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我们那破旧的教室、办公室、狭小的操场,简陋的厕所,......,当然更忘不了那破旧的篱笆墙。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写下这些送给那些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给过我们莫大帮助的老师们,愿他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相关博文:

痰钵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0c5020100anl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