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语言中的情况,看下面三个句子(S1,S2,S3)所构成的一个自然语段,其中S1可以有三个句子变体(A2,A2,A3,构成一个聚合类),它们在命题语义上基本一致,区别是结构上略有不同,它们是通过不同的移动得到的。同理,S2也有三个不同的变体,S3亦然:
-------------------------------------
问题:S1选择A1---A3中的哪一个成员出现,S2选择B1---B3中的哪一个成员,S3选择C1---C3中的哪一个成员出现?毫无疑问,这是语用的选择,句法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我原来的意思是,假定有底层有一个D结构,它已经从词库中正确选择出了所有的词项,句法的目标是根据语用所提供的要求直接转换为一个正确的表达式(一个现实的句子),还是先在句法内部转换为若干正确的表达式,然后供语用备选?我想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处理策略。我倾向于选择前一种方法。因为前一种更为经济,它会使系统一开始就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转换,而如何转换的一个参考系数就是语用的要求。句法的作用在转换过程所控制的是哪些转换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我说,句法提供了可能性,而向哪个方向转换,如何转换的动力却来之句法外部的语用。句法本身不是必须向哪个方向转换的动力。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举过例子说明,句法自身要求转换的是避免那些违背句法要求的结构,如:
*放在桌子上那本书 / *放那本书在桌子上
*做这块料子成一条裙子 / *作成一条裙子这块料子
上面的例子还不太理想,如果上面的例子正确的句法结构有两种或者三种,句法规则应该只提供两种或三种移动的可能性,至于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动力,应该来自语用。
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