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人不等于知识分子
文人不等于知识分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15
  • 关注人气: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用是如何选择句子的?

(2006-11-13 22:13:40)
进化论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刘辉所介绍的确实是进化论中的主流理论,用进废退的理论已经基本被批倒,自然选择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很多现象。我最近也有很多收获,谢谢刘辉的讨论。

我们来看看语言中的情况,看下面三个句子(S1S2S3)所构成的一个自然语段,其中S1可以有三个句子变体(A2A2A3,构成一个聚合类),它们在命题语义上基本一致,区别是结构上略有不同,它们是通过不同的移动得到的。同理,S2也有三个不同的变体,S3亦然:

   S1      S2      S3

-------------------------------------

   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

问题:S1选择A1---A3中的哪一个成员出现,S2选择B1---B3中的哪一个成员,S3选择C1---C3中的哪一个成员出现?毫无疑问,这是语用的选择,句法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我原来的意思是,假定有底层有一个D结构,它已经从词库中正确选择出了所有的词项,句法的目标是根据语用所提供的要求直接转换为一个正确的表达式(一个现实的句子),还是先在句法内部转换为若干正确的表达式,然后供语用备选?我想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处理策略。我倾向于选择前一种方法。因为前一种更为经济,它会使系统一开始就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转换,而如何转换的一个参考系数就是语用的要求。句法的作用在转换过程所控制的是哪些转换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我说,句法提供了可能性,而向哪个方向转换,如何转换的动力却来之句法外部的语用。句法本身不是必须向哪个方向转换的动力。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举过例子说明,句法自身要求转换的是避免那些违背句法要求的结构,如:

*放在桌子上那本书 / *放那本书在桌子上

*做这块料子成一条裙子 / *作成一条裙子这块料子

上面的例子还不太理想,如果上面的例子正确的句法结构有两种或者三种,句法规则应该只提供两种或三种移动的可能性,至于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动力,应该来自语用。

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