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无人2》:文戏没能成为武戏的有效粘合剂!!!
(2024-02-18 11:54:24)
标签:
娱乐目中无人2谢苗杨恩又文戏 |
分类: 电影评论 |
《目中无人2》:文戏没能成为武戏的有效粘合剂
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的香港影坛和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内地影坛风靡一时的武侠片,如今已经成为了被院线嫌弃的“夕阳产业”,《叶问4》之后的四年间竟无一部正宗的武侠片在院线上映,就连有甄子丹这等咖位功夫巨星压阵的《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也只能选择在网大平台上同观众见面,武侠片如今的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这样的绝世大烂片。如今成龙打不动了,李连杰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甄子丹没了票房号召力,吴京则成了主旋律的代言人,武侠片的大旗只能扛在行将不惑之年的谢苗肩上。这位年少成名却沉寂多年的童星,如今硬是在网大的武侠动作片领域凭借《东北警察故事》和《目中无人》这两个IP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尤其是《目中无人》系列的成功,直接让制片人魏君子信心爆棚到“想做《黄飞鸿》那样的系列电影”,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随着《目中无人2》大年初一正式上线爱奇艺平台,一片赞誉之声随之而来,大家莫不为片中快捷凌厉的动作风格,塞外孤烟的武侠氛围所打动,仿佛梦回武侠片的黄金年代。但与《黄飞鸿》这样的传世名作大IP相比,显然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是主人公的设置,李连杰的黄飞鸿是一种“伟光正”的一代宗师形象,他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多为自主行为,对待小恶之人点到为止不伤及性命,唯有对待大奸巨恶才痛下杀手;而谢苗的成瞎子却是既颓又丧,性格孤僻甚至有些缺陷的另类侠客,他为了赏金而当“捉刀人”,杀人不留分寸,对抗恶势力并非主动出击而是情绪被逼到一定爆发点才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从传统观念来说,观众还是更偏向于黄飞鸿这样身上承载着儒家情怀的正统大侠,而不是成乙成瞎子这样行事怪异的另类怪侠。第二便是大反派的设置了,在《黄飞鸿》系列的前两部中,无论严震东也好,纳兰元述也好,都是为形势所迫而站在了黄师傅的对立面(一个深陷生活困境,一个难抗朝廷之命,充分体现清末时期国人的劣根性),人物性格的多元立体性和矛盾冲突的合理设置也为最后的大决战提供了情绪积累与铺垫;而本片中的大BOSS李九郎却是个喜怒无常,狂躁嗜血的官二代恶少(第一部中大BOSS也是恶少),既不为争权夺利,也不为武林秘籍,纯粹是为了恶而恶,也就是坏都坏的没有理由,导致角色本身有些立不住,产生的共情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本片更像是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大部分时间都在表现成瞎子和杨恩又饰演的流浪儿张小渔之间的忘年之情,试图由此来串起整部影片。但显然对付李九郎才应该是本片核心,然而他的杀人事件呈现过之后就基本上消失了大半部影片,只见成瞎子带着张小渔一会儿大战渔民夫妻,一会儿又打双火焰刀团伙,一会儿还跑到塞外边疆玩荒凉感。张小渔并没有成为谢苗年少时的模样,“他”的学艺更像是一种点缀,只能对付个别小喽啰,面对最后的大BOSS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导致前面的铺垫打了个哑炮。所以本片的文戏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并没有成为武戏之间的有效粘合剂,而是让武戏与武戏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裂感,导致观众的情绪也很难连贯起来。即使最后有以一敌百的大场面(其实这段戏达的有些拖沓,流畅感明显不如前面几场戏,也不如同类场面中甄子丹的《精武风云》、吴京的《狼牙》和托尼贾的《冬阴功》)以及与大反派之间的生死决战,但还是找不到一种顺畅的“承”、“转”与“合”!
当然对于一部网大作品,能做成这种效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过要想真正进入大银幕,扛鼎未来十年的华语武侠动作片,剧本还需更加精细打磨,人物角色尤其是反派设置还需更加有说服力。只有文戏也拍顺畅了,才能粘合精彩的武戏成为真正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