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龙虎武师成龙洪金宝甄子丹 |
分类: 电影评论 |
由《龙虎武师》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位香港动作片的忠实影迷,自然不会放过这部被誉为“写给香港动作电影一封情书”的《龙虎武师》了。影片由“港片发烧友”魏君子执导,知名动作指导钱嘉乐监制,历经了近五年的制作时间,走访了数十位动作演员和导演,其中不乏徐克、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甄子丹、刘伟强、唐季礼、徐小明、董玮这样声名显赫的业内翘楚,通过他们讲述自身的从业经历,挖掘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再配以那一幕幕香港动作片中的名场面,不禁勾起了我们这些七零后八零后对曾经那个“逝去的武林”的深切缅怀!
当年的香港电影以区区弹丸之地来对抗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强势入侵,靠的并不仅仅是“飞蛾扑火”式的大无畏勇气,更多依仗的还是这帮“龙虎武师”不怕死的敬业精神。别人玩特效假把式,我却用真人来摔打,不断挑战高难度的人体极限,为的就是打造出那些令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官体验。对于动作演员和他们的替身演员来说,高楼坠下、颈部着地,腿脚骨折、烧成火人都成了家常便饭。在那个香港电影被称作“东方好莱坞”,一年盛产几百部影片的的黄金年代,只要有工开,只要有大哥罩着,哪怕摔成终身残疾也无怨无悔。他们或许没有知识文化,赚钱后也没有生活规划,但就是凭借着这种简单执着,才为我们打造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动作电影的盛世奇观!
洪家班、成家班、袁家班、刘家班,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武术班底,还有元德、元彬、谷轩昭、梁小熊这些我们并不太熟悉却默默奉献出无数经典的幕后英雄,都在访谈中表达出对过往的怀恋和自豪,流露出对现状的唏嘘和担忧。八十年代最火的动作片系列《最佳拍档》和《五福星》一口气拍了五六部,林正英的《僵尸先生》红了后,又拍了《僵尸家族》、《灵幻先生》、《一眉道人》、《驱魔警察》等一系列僵尸功夫片,而九十年代的《黄飞鸿》除了徐克的五部正传外,还有《铁鸡斗蜈蚣》、《西域雄狮》、《醉拳2》、《黄飞鸿笑传》、《少林豪侠传》、《铁马骝》、《鬼脚七》、《英雄豪杰苏乞儿》等一系列与黄飞鸿有关的偏传外传作品。然而到了新世纪,每年动作片的产量都急剧下降,唯一形成IP的功夫动作片系列还是“叶问”,但四部正传三部外传再加上一部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显然也不能与港产动作片巅峰时期的盛况相比。在如今这个武侠功夫片稀缺的年代,那些所谓的“功夫大片”只能以网大的形式来发行,却往往不见真功夫玩命儿的硬桥硬马,只见慢镜头下吊威亚的装酷耍帅。而当洪金宝成龙两位大哥渐渐老去,李连杰身体状况又大不如前的这十年,华语电影动作片的大旗只能靠甄子丹和吴京这两位并不年轻的老伙计来扛,大银幕上却总是充斥着《诛仙》、《晴雅集》、《侍神令》、《赤狐书生》这样流量鲜肉在绿幕下摆摆POSE就能迷倒万千少女的玄幻仙侠。好不容易来了部“凭自我硬汉子,拼出一生痴”的《怒火·重案》,却发现这已是陈木胜导演的遗作,而“大厨”谢霆锋竟是香港80后男星中唯一能打的人了(赵文卓、樊少皇、张晋、安志杰、伍允龙都是70后)。虽然《龙虎武师》的片尾给了点“后继有人”希望火种的微弱光芒,但无片可拍的事实也让这些进入各种功夫特技演员训练班的年轻人不会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做赌注。好莱坞的全球化攻势让如今的商业大片变得越来越同质化,电脑特效仿佛可以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所有技术难题,但电影毕竟是一种人为的艺术,没有了人的鼎力参与,再好的技术,也只会如镜花水月那般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