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冯小刚的画皮!!!

(2011-01-01 14:44:26)
标签:

冯小刚

葛优

徐帆

敛财

非诚勿扰

唐山大地震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揭开冯小刚的画皮

 


从《非诚勿扰》到《唐山大地震》再到《非诚勿扰2》,冯小刚用廉价的投资不断创造超高的票房,正可谓“小刚不出,谁与争锋”,“冯氏神话”在十几亿人民币的票房狂欢中得以升华。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些影片要不脱离平民生活,要不拍得像电视剧,当年冯氏喜剧中所固有的底层关怀和现实批判已经消失殆尽了。秀美的风光并不能掩盖内容的苍白,当一部影片只愿以贫嘴和煽情来吸引观众时,那影片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所以下面还是让我们通过几点分析来揭开冯小刚的画皮,看看“冯氏敛财术”是如何炼成的!


一、利用观众哭点低:

 

很多老百姓跑到电影院,并不是为了研究你导演的手法有多么高深,而是为了在闲暇的100分钟时光里寻找一份心灵寄托。灯光一灭,银幕闪亮,影像于是便成了你心灵的主宰,此时被禁锢在座位上的你只有选择哭和笑来做出回应。过去的十多年间,周星驰的无厘头文化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极大地拔高了全国人民的笑点,以至于那些山寨的拼贴恶搞和戏仿早已让人麻木。曾经的冯小刚总是采用语言暴力来引爆观众的笑点,但葛优那皮笑肉不笑的嘴脸逐渐在大众的视角中形成了审美疲劳。或许是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体验越来越少,感情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稍微一句煽情的话语都会让敏感的女同胞们落下她们不值钱的眼泪,更何况那生死重逢后母亲给女儿下跪的重磅核泪弹。与其在现实中轰轰烈烈地去爱,倒不如在幻境中痛痛快快地去哭,哪怕这只是一个游戏人间的北京老痞子的笑谈人生。那边你的山寨,你的无聊已找不到任何共鸣,而他这边却另辟蹊径,两场哭戏就能轻轻松松套得十亿票房,妈妈再爱我一次,冯导也再让我哭一次!


二、炮制多重新概念:

 

《非诚勿扰》将彭浩翔那小众的“分歧终端机”变成了大众的产物,而“非诚勿扰”这个名字也被江苏卫视所利用,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相亲节目。到了《非诚勿扰2》,没话也得找话说,明知道空洞的剧情无法支撑起120分钟的长度,于是便炮制了开头的“离婚庆典”和结尾的“人生告别会”这两大生活新概念,让葛优成为声优,让孙红雷成为主角。而中间的试婚中,葛优和舒淇又极尽无聊之能事,给那些试婚男女提供了一批整人的新招儿。所以管它剧情连不连贯,管它配对合不合理,只要有新概念的诞生,就像当年的“好梦一日游”和“打死我也不说”一样,冯小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传播者,他可以忘记电影的故事、节奏和镜头语言,却不会忘记在观众的脑海中植入生活新概念!


三、消费熟悉老面孔:

 

葛优那张脸,观众看了就想笑,徐帆那张脸,观众看了就想哭。一个是自己亲密无间的老搭档,一个是自己同床共枕的“wife”,真是省钱又省心啊!“铁打的大爷流水的妞”,《非诚勿扰》系列如果没有葛大爷的强势加盟,又有多少人会买冯导的账,而葛大爷也在这其中奉献了自己最漫不经心的两次演出,由于一开始就骗得千万财富,不仅衣食无忧还有房有车,生活的目标就只剩下找个女人过下半辈子了。这样一来,他的幽默便失去了柴米油盐的依托,纯粹成了闲得没事干的贫嘴。至于《唐山大地震》的徐帆,倒可谓是倾情演出,从头到尾都哭丧着脸,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一位做出艰难抉择的母亲那长达32年的内心煎熬。冯小刚既不需要青春偶像,也不需要国际巨星,让自己的两大御用男女轮番上阵,一切就OK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