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雨》中的江湖!!!
(2010-10-08 14:04:02)
标签:
江湖剑雨徐克吴宇森苏兆彬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剑雨》中的江湖
江湖始于徐克,又终于徐克,一部爆裂凶猛,激荡着原始情欲的《刀》将徐克曾经精心构建的浪漫江湖无情击碎,自此江湖这个概念就在华语电影中消失了!
不要跟我说《卧虎藏龙》,李安那种温吞水性格所打造的江湖被人文气息所笼罩,看似古朴典雅,实则了无生趣。因为江湖向来是血雨腥风,用刀剑来解决问题的,它主张的是杀,而不是李安的“和稀泥”和张艺谋的“和平”。看着《英雄》中无名最后那不愿刺出的一剑,我才知道第五代导演的内心是没有江湖的,即使《十面埋伏》发明创造出“飞刀门”这样听起来很“江湖”的称谓。其实,构建一个江湖很难,但真正要毁掉一个江湖却很容易,一段不伦不类的三角恋即可!
徐克还想构建江湖,所以才有了《七剑》,可影片的母题却是正义力量集结起来共同对付黑暗部队,采用了一种过分西化了的叙事策略。曾经的那份洒脱被他的刻意所桎梏,不见飘逸,也不见豪情,只闻“糟蹋粮食”和“多么好的孩子啊,现在全都成了一群狼”这样没头没脑的冷话语。徐克太过专注于剑的奇异构造上,却忽略了剑的本质,“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才是用剑的最高境界,曾经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徐老怪才为我们奉献了东方不败的绣花针,纳兰元述的布棍和鞑子那毫无章法的快刀斩等神来之笔!
“什么江湖啊!”《十全九美》中刘桦所饰演的斗鸡眼钦差一再感慨道!江湖在被人文化,庙堂化和西化之后,又继续被山寨化。从《天下第二》到《十全九美》,从《追影》到《熊猫大侠》,江湖的确有恩怨,恩怨也的确是由人引发的,但在“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拼贴,对经典影片的恶搞和对武侠文化的颠覆中,江湖变成了“浆糊”!
还好《锦衣卫》不再“浆糊”,虽然影片的大前提依旧是庙堂间的恩怨,可那份鸡骨头退敌的潇洒,我们已经好久不见。于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天上朗星,湖边粼光,浪漫的武侠情怀让人陶醉,而吃大碗肉,喝大碗酒,仗剑天涯,千里寻仇,这才是江湖所应拥有的气息。若非赵薇的气质太过世俗,《锦衣卫》中的江湖还能更迷人!
《剑雨》原本就叫做《剑雨江湖》,是《锦衣卫》之后华语影坛的又一“江湖”大作,吴宇森抛弃了所擅长的现代黑帮江湖,提携台湾的苏小弟来打造一片古代“江湖”。于是杀父之仇、夺宝之争、杀手集团、武林门派,武功绝学、独门暗器等“江湖”元素纷纷汇聚于本片之中,可谓想不“江湖”都难!
影片的开篇气势雄浑,为了那一具罗摩遗体,江湖上一片腥风血雨,各大门派都蓄势待发,“黑石”首领转轮王又总是以无面目的黑暗造型出场,更增添了此人物的神秘色彩。可接下来影片刀锋急转,一下子成了“黑石”女杀手细雨的忏悔史,那句情深意切的“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琼瑶阿姨的魂魄飘进了苏兆彬的导筒里!
《江山美人》中的市井民生被硬梆梆的“军训”架空,而本片中的市井民生却似乎成了主角,一下子江湖的格局就变小了,因为影片中的六大主要角色都离不开市井,江湖是开放的,市井却是封闭的。平日看来,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物,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劳累,任凭他人呵斥而忍气吞声,这种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那种一碗热汤面就能果腹的草根形象,又如何能同气吞云霄的江湖豪客联系在一起,“沧海一声笑”的豪情早已不再,一刀夺命的身手只能在杀小强时才能显现!
可“黑石令”一旦发出,一切又变了模样,隐藏于市井的杀手们都如《幽冥血河车》中的高手一样受到召唤,抛开身上的那层伪装,一个个眼神凌厉,气场十足,于是你玩“潜伏”,我玩“史密斯夫妇”,大家都在月黑风高的夜晚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的崆峒派什么派的很快便成了炮灰,影片中的江湖其实就是这六个人之间的江湖,而那具罗摩遗体的争夺更只是为了满足一个低等太监“想成为真正男人”的基本需求!
于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很快便被相濡以沫的夫妻之爱所化解,而剑拔弩张的夺宝大战也在好色女和老太监的挑逗与反挑逗中被消解了。在经历了一场既缺乏意境,又缺乏力度的生死大战之后,江湖又成了快递员和卖布女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