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魅力的缺失!!!
(2010-06-30 16:21:29)
标签:
反派港片无间道黑社会叶问樊少皇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反派魅力的缺失
反派是许多类型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试想一部武侠片如果没有反派,光是一群正义高手为了争夺天下第一打来打去,那将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啊!香港电影的历史上向来不缺经典反派,从专同黄飞鸿作对的“奸人坚”石坚,到一脸凶神恶煞的“大咪”何家驹,从声音沙哑邪气十足的“靓坤”吴镇宇,到暴戾乖张盛气凌人的“乌鸦”张耀扬,再加上黄秋生、任达华、秦沛、曾江、李子雄、徐锦江、成奎安、龙方、黄光亮、李兆基、郑浩南、黄子扬、邹兆龙、周比利、卢惠光、林国斌、计春华、熊欣欣、程东、方刚、王霄等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反派专业户,正义的英雄人物正是因为这些凶狠而强大的反派作为对手,才让影片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可新世纪的十年来,香港电影中的反派人物却越来越丢失了个性和魅力,即所谓的奸人不奸,早已失去了那种“说让他死全家就死全家”的果断魄力,也失去了“要演好人,除非去韩国整容”的凶恶长相,看着一个个不痛不痒,坏的没有特色的家伙,实在是没有了欲望。究其原因,无非是下面几条:
一、反派演员的青黄不接:
王霄走了,龙方走了,大傻走了,坚叔也走了,秦沛、曾江老的不行了,而何家驹、周比利、徐锦江、林国斌和程东等大反派也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剩下来的黄秋生、吴镇宇、任达华等人虽然时不时地作作恶,但已经丧失了当年那种令人惊艳的感觉。于是新的恶人开始顶上,樊少皇、吴京、安志杰、释行宇等武夫接了邹兆龙、周比利、卢惠光、林国斌的班,吴彦祖的邪气继承了吴镇宇,彭敬慈如同张耀扬般嚣张,而谢霆锋的阴险则让人想起了李子雄。不过比起老一辈恶人而言,这些新兴恶人还是有待磨练,至少面相不够凶恶,而剧情和角色的设置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做出太多丧尽天良的恶事来!
二、警匪片的黑白模糊: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如今的影片过于渲染人性,从而让恶人恶不起来,特别是以往容易诞生大恶人的警匪片。《无间道》中我们就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即使是警方眼中的“罪恶核心”韩琛,也只能算个悲剧人物,而刘健明虽然做过坏事,但也不能就此把他定性为坏人,因为他做完坏事之后没有行恶的快感,而是陷入到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中,《伤城》中的刘正熙最后也是如此。《黑社会》系列更加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这里只有利益纷争,没有对与错的认定,即使是采用残忍手段杀人的占米和乐少,杜琪峰也没有在影片中对他们进行道德批判,而在《大事件》中杜琪峰更是把本应是大反派的匪徒首领塑造成有情有义的“居家好男人”形象(外形儒雅,又烧得一手好菜)。如今的《火龙对决》和《撕票风云》中,则为大反派的犯罪行为披上了一层情义或道德的外衣,反倒与大反派对立的另一拨反派看上去更为凶恶!
三、功夫片的叙事松散:
《霍元甲》中其实并没有坏人,年轻时的霍元甲比那几个被他击败的拳师都要嚣张,杀霍全家的浑小子只不过为了报仇,而最后和他比武的小日本更是英雄惜英雄,武德至上的君子,《叶问》中的小日本看起来也没有《精武英雄》中的藤田刚那么阴险,那么邪恶。而《叶问2》中的英国拳王只不过是嚣张而已,哪里像《醉拳2》中的汉奸走狗们一样坏事做尽。如今的功夫片过于卖弄功夫这个主元素,而淡化复仇、阴谋、营救等亚元素,越来越偏重说教和生活气息的营造,这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看起来不如以往那样流畅自然,最后的大决战往往放在擂台上面,以至于《霍元甲》和《苏乞儿》产生了明显的叙事断裂,《苏乞儿》中的大反派更是死于影片的2/3处,以至于最后同俄国大力士们的擂台决斗成了完全独立的故事,这样根本无益于促进观众对反派痛恨情绪的积累,代入感自然也就没了。如今的《叶问前传》,似乎又把复仇、阴谋和营救提到了主要位置,但无奈樊少皇饰演的反派并不邪恶,而大BOSS本身(包括他女儿)又过于羸弱,所以依然没有那种锄奸惩恶的快感!
四、爆米花片的简单无聊:
别忘了还有王晶的爆米花影片,从《千王之王2000》到《雀圣》再到《美丽密令》,王晶都爱把自己塑造为大反派,可除了那套百试不爽的“螳螂拳”之外,王晶就再没什么噱头了,他塑造的恶过于脸谱化,这种恶习也逐渐传染给他导演作品中的其他反派演员,连梁家辉这么好的演员,都在《金钱帝国》中成了一个除了恶就是恶的五亿探长,形象之单薄,甚至还不如《跛豪》中戏份很少的曾江版雷洛。《大内密探灵灵狗》和《未来警察》中,王晶则让樊少皇演大反派,可剧情的简单无聊也让樊少皇沦落为被牵引的木偶,完全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当然也有不少成功的反派,比如《功夫》中梁小龙饰演的火云邪神,就很强大,《杀破狼》中洪金宝饰演的王宝,就很有气势,《七剑》中孙红雷饰演的风火连城,动不动说出惊人之语,《十月围城》中的胡军饰演的阎孝国,也让人看到了纳兰元述的影子。只可惜在新世纪的十年中,这样的魅力反派太少太少,实乃香港电影的又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