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大北上神州的香港导演!!!

(2009-10-30 13:37:55)
标签:

北上神州

香港导演

张鑫炎

徐克

娱乐

分类: 电影评论

十大北上神州的香港导演

 


上一次说的是十大坚守阵地的香港导演,他们不管电影市场多么萎靡,依然坚守那块曾经创造过无数票房神话的弹丸之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股韧劲去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他们往往秉着“穷则变,变则通”的创作思路,将北上神州作为自己的又一个战略目标。因为内地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等待挖掘,仅仅依靠内地导演每年的几部大片根本不能喂饱胃口越来越大的观众。所以下面便让我来盘点一下十大北上神州的香港导演,看看他们是怎样迎合内地观众的!

 


一、王晶:

 

2009年是王晶正式进军内地市场的第一年,先后凭借《金钱帝国》和《大内密探零零狗》抢占了五一档和暑期档的银幕。其实王晶拍摄这两部影片无非是对老港片的“炒冷饭”行为,前者致敬《雷洛传》,却把五亿探长变成了一个极其脸谱化的恶人,后者则是《大内密探零零发》的恶俗版,从头到尾都是毫无精神气质的恶搞。不过正是这种恶搞迎合了内地观众的浮躁观影心理,接近1亿的票房收入让人感受到王晶这次真的是要把内地作为自己的主战场。你看这不,“未来警察”又要来维护秩序了!

北上指数:6


二、刘镇伟:

 

虽然王晶即将把内地作为自己的主战场,但他所玩的依然是香港的黑帮文化和恶搞文化。刘镇伟其实也一样,虽然把毫无幽默细胞的胡军改造为无厘头的笑星,把土里土气的孙俪装扮成谈情说爱的俏佳人,但骨子里依然是当年的那一套,时空穿越不玩了,就来“机器人三定律”,“爱你一万年”不说了,就唱“浪奔浪流”。恶搞当中带一点爱情的小感动,这就是“菩提老祖”为我们奉献的科幻大作。其实除了地域空间的变化和主要演员的大陆化之外,《机器侠》并没有带给我们什么新的内容可供咀嚼!

北上指数:6


三、许鞍华:

 

都是因为那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让许鞍华有了“北上神州”的嫌疑。除了在南丫岛土生土长的发哥之外,影片就再也没有一丝香港的元素在里面了。从浮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到沉闷呆板的老工业城市鞍山,许鞍华讲述的是一个切切实实发生在内地的故事。而斯琴高娃、赵薇和史可三个内地女人,都以纯正的内地情感来包装整个故事。如果没有来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或许很多人真的以为香港“新浪潮教母”许鞍华已经北上投诚了!

北上指数:6.5


四、陈可辛:

 

凭借《投名状》陈可辛打响了北上神州的第一炮,影片也以扎实的剧情和丰富的情感成了新世纪以来最受好评的古装大片。虽然骨子里依然是港式的兄弟情深,但表观上那种插科打诨的港式幽默已经不复存在,冷兵器的闷声敲击给人一种雄浑厚重的大华语电影感觉。而陈可辛显然不满足“仅仅”2亿的内地票房收入,又于今年推出了声势更为浩大的《十月围城》再度攻占内地市场,虽然没有挂着导演之名,却可以以监制之职更好地统筹安排整部影片!

北上指数:7


五、吴宇森:

 

虽然《赤壁》既玩了点兄弟情深,又玩了点港式幽默,但显然没有人会把它当作一部香港电影。吴宇森的白鸽情怀早已停留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而如今的白鸽只不过是一种“只有能指,没有所指”的噱头符号而已。比起《投名状》来,《赤壁》更像是一部大华语影片,不仅仅是因为它云集了中港台三地的众多演员,更因为它从计划拍摄的那一刻起,便将目标定在了整个大华语市场。如此声势浩大的史诗题材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也让吴宇森从暴力美学的窠臼走了出来,成为了华语影坛真正扛鼎的大片导演!

北上指数:7.5


六、陈嘉上:

 

如今说起陈嘉上,很多人已经把他同《画皮》划上了等号。一部“小三”题材的伦理道德室内剧,打着“魔幻主义大片”的旗号竟然在内地赢得2亿以上的票房,并骗得那些嫂子婆婆小女生们眼泪哈子直流,陈嘉上的功力不可谓不深。这位曾经执导过《逃学威龙》、《武状元苏乞儿》、《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和《野兽刑警》等经典影片的导演,此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但一部《画皮》却让内地观众真正认识了他:原来这个相貌有点猥琐的男人还是香港金像奖的主席呢!

北上指数:8


七、徐克:

 

从05年的《七剑》起,徐克便开始了他“北上神州”的艰难之旅。《七剑》中他采用孙红雷、陆毅和张静初等内地演员作为主要角色,而且影片失去了他在香港拍武侠片时那种天马行空的轻盈和飘逸,变得一板一眼的严肃而“庄重”。08年徐克再次推出了两部“去香港化”的电影《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前者幽暗而沉重,故事发生的地域空间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根本没有一点香港鬼片的神韵;而后者则让故事发生在时尚而现代的北京,一群不为柴米油盐而烦忧的男男女女开始了他们荒唐而无聊的恋爱之旅,夸张的搞笑风格更接近郭在容的韩片,而不是徐克以往的港片!

北上指数:8.5


八、李翰祥:

 

前面说了那么多如今北上神州的导演,下面还是来说几个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进军内地的导演吧。首先是大导演李翰祥,他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都进驻了北京的紫禁城,而除了香港演员梁家辉之外,多半采用的都是内地演员,特别是饰演慈溪的“内地第一女星”刘晓庆。两部影片虽然都保留了一些港片的戏说成分,但影像上依然沿袭了内地电影的古朴而凝重,将厚重的历史用平静的语调缓缓道来!

北上指数:9


九、徐小明:

 

2008年,香港导演徐小明以一部“十年来最好看的功夫片”《夺标》宣告了他的回归,可惜该片故事情节的粗制滥造,人物表演的苍白生硬,动作场面的差强人意都足以让那句宣传大标语成为一个笑柄。遥想20多年以前,徐小明可是内地观众心目中的“香港第一名导”呢!他以内地观众为主要消费对象所推出的《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都是当时火爆异常的动作片。前者跟的是当时最热的“少林风”,并在内地的武术队员中发掘出了于荣光这个功夫好苗子;而后者则选择了西域绮丽的戈壁风光,融合了探险、枪战、武打、爱情等多种娱乐元素,热热闹闹地为我们烹制了一道重口味的娱乐大餐!

北上指数:9.5


十、张鑫炎:

 

单凭一部《少林寺》,张鑫炎就足以名垂中国电影的青史了。这位当时在香港影坛默默无闻的实力派导演,凭借敏锐的嗅觉嗅到了内地电影功夫片的发展良机。一部《少林寺》硬桥硬马,实打实干(虽然在镜语设置,镜头调度和画面剪辑方面远远不如后来的《黄飞鸿》),给内地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以至于很多青少年都模糊了银幕幻像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纷纷离家出走。所以说,《少林寺》是时代的里程碑,李连杰也是时代孕育的偶像,而之后张鑫炎在内地导演的《少林小子》和《黄河大侠》也颇受欢迎。若论北上神州最成功的导演,非张鑫炎张导莫属!

北上指数: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