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的伪史诗特质!!!
(2009-08-26 13:25:57)
标签:
白银帝国天成元康家郭富城张铁林郝蕾姚树华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白银帝国》的伪史诗特质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100分钟的片长,一段横贯影片中段的三角恋,一个以字幕代替影像的结尾,这便是所谓的“晋商史诗大片”《白银帝国》。的确,影片有一个史诗般的开头,郭富城饰演的康三爷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喊出了发自肺腑的心声——“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么自处”,大远景的宏大镜头感让观众为之震撼,而老爷爷饱含沧桑的画外音也为影片增添了历史的维度。接下来便是典型的男人戏,将康家四兄弟一一作了出场介绍(老大残疾,老二暴躁,老三堕落,老四天真),再将各大掌柜聚集在一起,长长的算盘形成了一种民俗奇观,而分红时的狂欢也成了天成元盛极必衰的一个拐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绑架,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让天成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毕竟根基还在,所以不能说是毁灭性的),于是老二残了,老四疯了,康家四个儿子只剩下老三一根独苗。可造成这起绑架事件的原因,不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恶意挑衅,而仅仅是因为风月问题,这也无形中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和史诗性。以往像《教父》、《美国往事》,还有《跛豪》这样的史诗影片中,都会为主人公安排一个等量级的对手(或是个人,或是家族)为他的成长史增添更多斑驳的痕迹,可在《白银帝国》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天成元内部的自我消耗,其实主要也就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包括价值观念,包括一个女人。而本该形成对立关系的戴掌柜和邱掌柜,却仿佛互不相干似的,各走各的道!
洋人入侵,百姓流离,山河破碎,岁月动荡,这样一个属于史诗题材的大好时代背景,随着影片的深入,竟被渐渐地虚化了。父子三角恋的故事让影片由“大”变“小”,让人感到很是纠结。康三在戈壁大漠上的遭遇也显得过于单纯,除了跟狼斗,就没有人斗了,其实完全可以搞出些与匪帮、商队之间的恩怨来充实剧情(甚至还可以再加入一段艳遇)。接下来又是为了女人的“死”,父子俩差点在灵堂上反目,而那段树林中的男女缠绵告别戏,又处理地如同台湾苦情戏一样拖沓无趣!
为了顺应于时代的发展,天成元开始以钞票来代替银子,而此时的老三也从父亲那里接过了康家的权杖。他在戴掌柜和邱掌柜二人之间的选择,也反映了他和父亲截然不同的管家及经营理念。十年的跨越让影片的叙事产生了断裂,那十年来天成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竟被画面的轻轻一切而草草带过。长了胡子的老三并没有飞黄腾达,反而迎来了天成元创号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而最令人吃惊的却是,曾经发誓一辈子做牛做马,也没有接下来的剧情中表露出任何异心的邱掌柜,竟在最危难的时刻背叛了康家。如此的情节设置,自然再度给人以突兀之感!
依旧没有扣人心弦的银号商战,只有挖自家老底的自我救赎,康老三终于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圣贤一般的大善人,而与父亲这场持久的暗战也以父亲的突然归隐而告终。影片的最后则以广阔的视角来表现庞大的运银队伍,再度彰显出史诗的气魄。可在穿越了此前那些断裂的叙事层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种“故作史诗”的形式主义而已。过于局限的叙事,过于稀少的人物,还有并不复杂的矛盾冲突,都让《白银帝国》无法脱去“伪史诗”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