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话小男人!!!
(2009-03-07 16:52:31)
标签:
三八小男人悲剧娱乐 |
分类: 生活随想 |
三八节话小男人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单位里的女同胞们一个个拿着上面发放的慰问费,兴高采烈地商量着又到哪个店子去疯狂血拼了。而男同胞呢?要不空守闺房,在三八那天成为“御宅一族”,要不被挟持上街,恭恭敬敬地做一天“太后身边的小李子”!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女权主义社会里,大男人树立起来的家庭权威已经被彻底解构了,很多婚前怀揣大男子主义的男同胞婚后都变成了温顺体贴的小男人。婚礼上主持人最喜欢问新郎新娘的两句话便是“婚后财产谁来管”和“婚后家务事谁来做”,而新郎的回答分别是“她管”和“我做”。从结婚的那一天起,男人们就陷入到一个万劫不复的泥潭当中,被老婆使唤,被老婆训斥,被老婆看管,被老婆奴役,时时有查岗,处处有暗哨,一旦生了小宝宝,那自己的家庭地位就更加降低了一位,换尿布,倒尿盆的同时还要时不时提防着被小祖宗的童子尿尿上一身,即使在单位里是超级赛亚人,回到家中还得乖乖地做回超级奶爸。所以说,小男人的理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女人的择偶观念就是得要一个有房、有车、有钱、还要够听话的帅气小男人!
回头再来看看1983年的电影《乡音》,就会发现当时的男人有多么的“大”,女人又有多么的“小”。家中不管什么大事小事都是夫君做主,而妻子的一句“我随你”,既体现了一种温柔贤淑的高贵品质,又代反映出中国传统妇女的集体无意识。“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的观念深入这些贤妻良母的骨髓中,让她们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梦想,仿佛一具具行尸走肉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美貌书写着中国妇女的“妇道”史。而大男人们才不会体会她们的感受,该打的就打,该骂的就骂,该泄欲的时候更不会吝惜体内所储存的哪怕一毫克的精子。有钱有势的大男人会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老爷一样将女人禁锢在深宅大院的牢笼中,而没钱没势的大男人也会像木生一样对陶春姐戴上一副无形的枷锁,让她丧失了自我,直至最后病入膏肓,才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迟来的温情却无法阻止扩散的癌细胞,一出悲剧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大男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而当古老的中国迈入到21世纪的新千年时,就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大街上弥漫着“男人哭吧不是罪”和“做男人真命苦”的凄苦乐声,生活中的男人也在柴米油盐的枯燥中消耗着他们的豪情和激情。女人穿上了绚丽多彩的衣裳,用一双双原本属于古代战争男的长靴书写着她们的强悍,仿佛中世纪的女王一样把一个个屈服的小男人踩在了她们八厘米的鞋跟下。装修归男人,而房产权却归为女性名下,曾经的“一家之主”变得无名无份,只能被霸道的女“家主”用手中的遥控器操纵着!
香港的电影同行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世纪交汇的大银幕上用光影笔触书写着这些小男人的辛酸与苦涩。从这些小男人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武侠英雄、黑帮英雄和命运英雄的英雄气概,他们甘受野蛮女友的打骂,甘愿在家里当“家庭妇男”,就连当街下跪当众脱裤子这样掉底子的事他们也不感到羞耻,《六壮士》一片堪称香港“小男人”影片的集大成者,“狼牙山五壮士”是为了宏大的民族解放事业而选择英勇就义,而他们这“六壮士”却是因为和女人之间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选择结束自己窝囊的一生。小男人的可怜和可嫌在这些影片中被无限的放大,而看这样的影片也绝对能够体会到小男人文化的无聊和无趣!
内地电影中的小男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桃花运》这样的“伪女权主义”影片中,竟完全以女性的眼光来审视那些或时尚,或老土,或富贵,或油滑的小男人,而在《即日启程》中,被老婆抛弃的窝囊小男人范伟更是成了泼辣女人的出气筒,顺带还被欺骗了一回。当然小男人也有小男人的福气,《桃花运》中的李晨和《即日启程》中的范伟最后都顺利抱得美人归,可等待他们的婚后生活还会是那么的如意吗?
商业电影的最大缺陷就是不会给观众以再度思考的空间,电影完了,戏中人物的人生也就定格了,封闭的结构带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影片中的小男人往往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而真正的小男人悲剧在现实生活中却依然无休止地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