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都市爱情喜剧的尴尬!!!
(2009-01-15 21:37:24)
标签:
爱情喜剧拼盘热门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国产都市爱情喜剧的尴尬
年底的贺岁片市场成了国产都市爱情喜剧的天下,除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一枝独秀以外,马俪文的《桃花运》、张建亚的《爱情呼叫转移2》以及徐克“去香港化”的《女人不坏》都是来势汹汹,都力图在残酷的贺岁大战中分得一杯羹。不过这种扎堆出现的爱情喜剧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却并没有带来多好的口碑,看的时候或许可以笑一笑,可笑完之后也就再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了!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香港那边也是都市爱情喜剧当道,马伟豪、马楚成、谷德昭,还有大名鼎鼎的杜琪峰,都想方设法炮制“大女子小男人”的闹剧。一时间银幕上阴盛阳衰,郑秀文、杨千嬅、张柏芝、梁咏琪、还有twins等大女人尽显“河东狮”之强势,而刘青云、古天乐、郑伊健、吴彦祖、任贤齐等小男人却窝囊得要命,甚至上演当街下跪,当众脱裤子等“掉底子”丑剧,眼泪稀里哗啦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毫无深度的快餐化恶俗喜剧极大程度上损伤了香港电影的元气,直到《无间道》、《黑社会》、《功夫》、《投名状》等一系列以男性为叙事中心的黑帮片、武侠片的出现,才将香港电影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其实分析几部贺岁档的爱情喜剧,也会发现它们和当年的香港电影犯了同样的毛病,除了《非诚勿扰》是葛优“男挑女”之外,其它的都是以女性视角来审视男性的,即“女挑男”。以《桃花运》为例,片中的男人都或多或少有点问题,有的道德败坏,比如葛优和郭涛这两个“拆白党”,有的思想前卫,比如耿乐这个“海归派”,还有的出身贫寒,比如李晨这个“穷小子”,他们和女人一比,不是在道德观念面前就是在财富面前处于弱势。就连段奕宏饰演的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富二代”,也激情四射地上演了一段“电臀舞”,成了被女人李小璐窥视的对象,好比黑帮片中的那些黑道大哥观赏性感舞女一样。而《爱呼2》中的12个男人也是各有各的怪癖和缺陷,被林嘉欣饰演的女主角如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至于最具女权主义的《女人不坏》,彭于晏、冯德伦、方中信和日本偶像X更是被周迅的“费洛蒙”整得晕头转向!
这些影片另一个共同点就是拼盘化。《桃花运》讲了五对男女之间的故事,叙事的安排上又显得凌乱和突兀,特别是最后梅婷和耿乐间的顺利结合,根本就缺乏应有的铺垫。而《爱情呼叫转移2》也是纯粹的大拼盘,一女和十二男的故事,每个男人被分配的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安排叙事冲突,显然非常仓促,以至于剧情还没有完全展开,就已经草草收场。《女人不坏》也是三个女人的故事,只是后来三个女人之间通过碰撞有了交集,才汇集成流,形成了以“费洛蒙”为中心的勾男主题。《非诚勿扰》一开始也是准备拍成陈国富《征婚启事》型的征婚小品集,但由于舒淇的强势介入,才变成了比较纯粹的“二人世界”,不过还是展现了几次相亲的过程,相亲对象则是形形色色,有同性恋,有墓地推销员,有性冷淡者,还有怀了身孕的富家女子,在叙事上也呈现出零散的特征!
第三个共同点便是对当下热门话题的调侃。像《爱呼2》中,“三聚氰胺”、“叉腰肌”等年度“敏感”词汇统统被写入台词。而《桃花运》中,则出现了经济危机这一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且对“富二代”段奕宏公司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非诚勿扰》更是将同性恋、商家促销、经济危机、股市跳水等社会现象融为一炉,就连候机厅的电视屏幕上都出现了热门影片《赤壁上》的宣传片,仿佛周星驰、王晶的喜剧片一样,呈现出了一种后现代的拼贴特性。当然这种特性从《疯狂的石头》到《大电影》到《爱呼1》到《天下第二》到《我叫刘跃进》再到《十全九美》,一直都在传承着。看来要想娱乐观众,非得多来一些这样的噱头!
不过如今观众的口味实在是很挑剔,不是你拍得越疯闹他们就越买你的账。而这些影片第四个共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精神内核,拍得实在是太“散”了,完全可以称之为爆米花电影,或者肥皂剧电影,顶多景色优美一点,镜头炫目一点,浮华的外表禁不起细细品味,远不如当年都市爱情小品《爱情麻辣烫》那样来得清新可人!